作者:白文和
来源:作者《苦涩的记忆》一书;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为了核实“四不清”干部交代的问题,也为了发现他们的新问题,各工作队、组都要派遣队员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去查账。当年的杨扈供销分社和范庄供销总社一度曾是工作队员进进出出查账的集中单位。赵县县城里的百货、五金、土产等单位也常有工作队查账人员光顾。查账需要供销社或其它单位管账人员的配合,有的队要查某个时段的账目,管账人员得把这个时段同类科目的所有票据存根交出来,供查账队员逐页翻找,发现有本队票据存根则如获至宝,抄写下来回去对照。也有的带着生产队的票据来供销社核对真伪。这时,管账人员就得找到该存根供查账人员核对。一致了便罢,不一致时查账者也如获至宝,回去找“四不清”干部算账。
那些日子,由于来查账的工作队员较为集中,可忙坏了供销社等单位管账目的人员。由于票据存根大都是按日期排列装订的,不管哪个大队、生产队在同一时期购买物资的发票存根都是订在一起的。如果赶上几个工作队的人同时来查这段时间的账目,供销社等单位管账簿的同志就得向几个工作队的同志分别解释清楚,让其按先来后到顺序使用账簿。如果解释不当或稍有怠慢,就可能招致工作队员的训斥。因为工作队员态度都是比较生硬的,何况农村供销社也要参加“四清”,其班子成员及保管、财会人员等都在被清理范围呢。对来查账的工作队员,供销社除了提供账簿以外,还要提供办公场所,中午还要提供午饭。这种情况,像范庄这样的供销总社还能招架得了,像杨扈这样的供销分社就吃不消了。因为供销分社共计3、4个人,大都是兼职的,没有专人来伺候查账的。
有一次我和队友王辉国去分社查账,不大一会儿,又来了两拨查账的,其中一伙喝五吆六,盛气凌人。那位20岁左右的女售货员毕恭毕敬地给他们拿账簿,并解释其中的两笔账目。接待查账的时间长了点儿,耽误了门市上卖货,买东西的人等得不耐烦了,就骂骂咧咧,招来不少看客。那些日子里,我和王辉国到范庄总社和杨扈分社去过多次,记不清翻了多少本底账存根,反正我们认为有疑问的就拿到生产队里再核实。经过排查,有疑问的大概是3笔。其中有一笔至今仍记忆犹新,一名生产队干部将一张发票没及时报销,在衣兜里装时间长了,揉搓得字迹模糊,会计凭想象下了账,这次查存根弄清了。兴师动众查了多少本底账存根,结果是雷声大雨点稀,只有几块钱之差,最后依照存根底账为准,经手的干部认账,进行了退赔,查账活动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