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18日,哈马斯发布了《哈马斯宪章》,这份宗旨性的文件是严格依据古兰经的指示创造的。它强调"哈马斯是抵抗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圣战'的一环",主张"圣战"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手段。为了"圣战"的胜利,哈马斯的成员越来越多地公开卷入反对以色列的活动之中。
而以色列也终于明白了哈马斯不是他们能够利用的棋子,于是开始对哈马斯展开了严厉的打击。1989年9月28日,以色列将哈马斯正式宣布为非法组织,此后,打击哈马斯成为了以色列的一个主要政策。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圣战"也成为了巴以冲突中的一个关键。
然而,在激烈的炮火之下,哈马斯还有矛盾的一面静待我们的了解。
以色列与哈马斯的矛盾摆在桌面上之后,以色列对哈马斯展开了疯狂的打击。2004年3月,哈马斯的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被以色列炸死。仅仅一个月之后,亚辛的继任者兰提西同样被以色列人*害。强烈的打击一方面让哈马斯愤怒,另一方面也让哈马斯疲于应付。
再加上,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在中东展开大规模的反恐行动,哈马斯也成了美国人打击的重点对象。在这样的压力下,哈马斯试图做出一点改变。
2005年3月,哈马斯接受美国等势力的调停,与法塔赫等十二个巴勒斯坦政治派别达成"开罗协议","暂停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此后,哈马斯宣布参加立法委员会的选举。为了赢得选举的胜利,哈马斯一方面继续坚持原来强硬的立场,以赢得保守派民众的选票。
另一方面,哈马斯出台的竞选纲领却刻意淡化宗教印象,专注社会改革,特别是在以色列的问题上,哈马斯使用的表述是:"采用一切可能措施以结束以色列的占领",这个相比于此前"使真主的旗帜飘扬在整个巴勒斯坦"的说法要温和了很多。
凭借着强大的选民支持,哈马斯在2006年的立法委员会选举中,一举夺得了多数席位,成为了巴勒斯坦的执政派。哈马斯参与选举的目的在于,采用一种合法的身份,获得更多的国际、国内支持,以减少自己的压力,并能够更好地对以色列开展打击。
但是,等哈马斯掌握了政权之后,他们却不得不向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努力。
所谓的务实,就是接受某种妥协,实现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2009年,哈马斯的*曾经公开表示,愿意接受"两国方案"。所谓的"两国方案"指的是以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的边界为基础,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巴以之间和平共处。
哈马斯以强烈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强硬的反以态度,凭借着巴勒斯坦民众对以色列的大规模抗议而崛起。崛起之初,哈马斯深知"高筑墙,缓称王"的道理,使以色列误认为哈马斯是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力量。以色列对哈马斯的纵容乃至于支持,让哈马斯有了发展壮大的可能。壮大之后,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直接冲突也不可避免。
但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特别是哈马斯2006年成为执政派以后,哈马斯的对以方针也在不断软化。如今,双方甚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展开合作,比如去年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的时候,哈马斯与以色列就展开了某种程度上的合作。但是,巴以之间问题的根源毕竟不在于哈马斯态度的软化与否,双方之间的冲突也极有可能因为任何一件事情而点燃,就如同这次的巴以冲突一样......
参考文献:
陈天社.哈马斯、法塔赫"犹太:以色列观"的分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2期).
陈天社.论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政策及其影响[J].西亚非洲,2014,(第2期).
李广一,童飞.哈马斯崛起与巴勒斯坦政局及中东和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1期).
韩东.让以色列头痛的艾哈迈德·亚辛[J].环球军事,2002,(第14期).
赵星华:《哈马斯研究》
李哲:《以色列强制性权力与哈马斯政治立场弱化的建构关系研究(1988-2006)》
郭炳成:《亚辛时期的哈马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