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想要成为贵族,需要自己争取,而不是靠口里含的金钥匙。
在我国古代,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是他并不是人世间地位最高的人。在皇帝之上,有天道这样的神力制约着皇权。
皇帝如果顺应天道,自然也可以得到民众的拥护,而如果皇帝倒行逆施,激起民众的不满,那么民众就可以揭竿而起来讨伐触犯众怒的皇帝,所谓替天行道,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虽然千百年来愚民政策下民众的思想非常愚昧,但是民众对皇权甚至贵族概念有明确的认识,那就是:
没有万世一系的皇帝或贵族。当皇帝不能顺应天道,民众就会群起而推翻它。
清朝之所以走向预备立宪这样的地步,完全是因为清朝的统治已经完全脱离了广大民众,背离了历史大潮,否则不会走到如此山穷水尽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了革命党接连的起义。
因为民众早就对清朝的皇室没有任何的耐心,所以他的皇族也就不可能延续下来。
当然,说我国没有稳定的贵族阶层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我国有且只有一个长盛不衰的贵族,那就是孔氏一族。孔子作为儒学的先师,因为儒学的至尊地位,所以孔氏一族与有荣焉,长盛不衰。
2、清朝皇族不会甘心交出政权
君主立宪制成功的前提,除了民众有的放失的革命程度,更需要身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予以配合和支持。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民众愤怒地揭竿而起后,统治者审时度势和民众展开谈判,最终民众和统治者各退一步作出妥协,这是君主立宪制得以成功的根本前提。
不过之前静夜史也提到,我国民众的革命从来都是过火的。
因为从众心理,星星之火极其容易形成燎原之势,这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异常剧烈的重要原因。从本质上来说,只要是我国民众自下而上发起革命,那么君主立宪制的前提就不复存在。
不过好在我国的资产阶级,由于清政府和列强的双重打压,一直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直到辛亥革命,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还十分薄弱,这使得他们无法发起像农民起义这样摧枯拉朽的革命浪潮,这从客观上为君主立宪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但是清朝皇帝是不可能甘心交出权力的。预备立宪作为继戊戌变法后清朝统治者做出的又一次改良,其本质不是为了将我国带上资本主义的快车道,而是为了从汉族官僚手里夺回权力,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
自古以来,因为革命浪潮一向风起云涌,改朝换代从来你死我活,这就导致清朝皇帝将权力交出去之后,失去权力的他们很可能会被新的掌权者斩草除根。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他们不可能甘心交出自己的权力,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国家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