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睿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①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②川③。
飞流直下三千尺④,疑是银河落九⑤天。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一九
【备注】
在其他版本中,①又作“望庐山香炉山瀑布”,②又作前,③又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④又作丈,⑤又作半。
【今译】
清晨的日光照射在香炉峰上,升起阵阵紫烟。远远望去,白色的瀑布像是一条挂在山前的长河。从山顶上飞下的激流仿佛长达3000尺,我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倾落的银河。
潘絜兹先生绘李太白像(马睿 临摹)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夏,李白沿长江顺流而下,初游庐山(詹锳《李白诗文系年》)。
庐山位于江南西道江州浔阳县(今江西九江),原名鄣山。西周时,在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曾有个庐子国。战国时,庐子国被楚国吞并,楚王曾巡游过庐邑。秦汉时期的庐江县、庐江国、庐江都以及后来的庐州,都因庐邑和庐子国而得名。后来,庐邑范围逐渐向南(今安徽宿松、江西九江)扩展,境内的山遂命名为庐山 (左丘明《国语·楚语》)。
庐山北枕长江,东临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座避暑名山。
庐山各峰海拔平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达1474米。山中森林密布,山下江湖环绕,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较大。每年盛夏,鄱阳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而庐山上仅有22.6℃左右,早晚温度常在15℃-20℃。从山下到山上,简直是两重世界。因此,游庐山者往往都会有“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白居易《游大林寺》)的美妙感觉。
除凉爽外,瀑布众多也是庐山的一大特色。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平均降雨量达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年。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变化莫测,为其增添了无穷妙景。在雨量丰沛的条件下,有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奇峰异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无数陡壁深壑和峭崖渊涧,构成了众多的瀑床。每到雨季,便形成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
在众多瀑布中,尤以庐山秀峰最为著名,自古便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说法。
秀峰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庐山志》载,南唐元宗李璟(李煜的父亲)少年时曾在此筑台读书,即帝位后,为纪念这段经历,在此营建寺庙。因取“开国先兆”之意,故名开先寺。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途经庐山,御笔亲书“秀峰寺”赐给住持释超渊,遂改名为秀峰寺,亦称秀峰。
在唐代,庐山最有代表性的瀑布便是秀峰(三叠泉瀑布是南宋绍熙二年才被猎人发现)。秀峰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峡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诸秀汇集,各展其妍。
香炉峰有紫烟缭绕,鹤鸣峰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如利剑插天,姐妹峰若娟娟秀女,文殊峰似菩萨屹立,龟背峰如行龟遇云……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庐山之美。
秀峰不仅风景优美,气候也宜人。宋代文学家洪朋(黄庭坚外甥)曾写道:“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日暝不知去,鱼鸟会留人。”(洪朋《洪龟父文集》之《庐山》)
正因如此,李白感叹道:“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序》)
李白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便是秀峰景区的香炉峰和开先瀑布。
庐山共有4座香炉峰。一在东林寺南,名曰北香炉峰;一在秀峰寺后,名曰南香炉峰;一在吴障岭东,名曰小香炉峰;一在凌霄峰西南太平寺后,亦名小香炉峰(冯北平、胡操轮编《庐山历代诗选》)。据专家考证,李白描写的是北香炉峰附近的景色([日]植木久行《香炉峰与庐山的瀑布——关于两座香炉峰》)。
香炉峰的峰顶呈尖圆形,终日烟云聚散,宛如一座仙人炼丹的香炉,故而得名。白天,是见不到“生紫烟”奇观的。只有在清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飘荡在山间的岚气才会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紫色。正所谓:“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释慧远《庐山记》)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擎天而立的香炉。晨曦中,冉冉腾起阵阵雾岚,缥缈弥漫于天地间。在旭日的映耀下,化作紫色的烟雾。
从物理学上来说,光是太阳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的辐射线,其能量的99%集中在波长为150-4000nm的范围内,紫色光的波长位于435-370nm。“日照”之所以生“紫烟”,是光的折射问题。瀑布飞溅出的小水滴将太阳光散射,李白恰好看到这道紫色的散射光。水滴随风飘飘忽忽,如同烟雾,于是化作了一阵阵“紫烟”。
开先瀑布,亦得名于开先寺,是一组同源异流的双瀑,东瀑从鹤鸣、龟背两峰间奔涌而出,由于受到两崖束迫,在跌落中,水流散开,形如马尾,故名马尾瀑。西瀑是从黄岩山巅倾泻而下,落入双剑峰顶的大龙潭中,再绕出双剑峰东,缘崖悬挂数百丈,又名黄岩瀑。黄岩瀑布与马尾瀑布汇合后,经青玉峡流入龙潭中。
在枯水期,开先瀑布的水流量并不大,仅为一涓涓细流,形似一条玉线从崖顶垂落下来。到了夏季,雨水充沛,瀑布水量大增,如大河天降,咆哮奔腾而下。故古人云:“开先瀑布,不可量其高远,奔腾倾泻,若决银河,此天下之绝观,世间不复更有矣!”(文同《南康军妙明庵记》)
在李白眼中,水流疑是银河,其时当值盛夏。
作为诗人,看到如此美景,自然要露一手了。于是,李白先用纵横铺排的赋体写下一首五言古诗——《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西登香炉峰)》。搁笔后,意犹未尽,又写了这首七言绝句。
时隔多年,李白还念念不忘地回忆道:“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这首诗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刻画了庐山瀑布令人惊心动魄的雄伟形象,李白留诗后,庐山名气大增。以至于后人游览庐山时,几乎都要来看一看香炉峰和开先瀑布,领略一下“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美景。
关于写庐山瀑布的诗,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
100多年后,晚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咏庐山瀑布的诗:“虚空落泉万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七四《庐山瀑布》)
这首诗在当时颇有名气,据说曾达到脍炙人口的地步(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一“徐凝”条引潘若冲《郡阁雅谈》)。后来,徐凝在参加乡贡考试时,正是凭借此诗战胜了他的对手张祜,一举获胜(范摅《云溪友议》卷中“钱塘论”条;王定保《唐摭言》卷二《争解元》。按:曾有专家考证此事不可能发生)。
又过了300多年,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从黄州调任汝州,途经九江,顺道游览了庐山。由于曾读过李白的诗,所以苏轼这次上庐山并不打算作诗。
一天,有人送上一本陈舜俞(字令举)所著的《庐山记》给苏轼。当苏轼在书中读到李白和徐凝的诗时,不禁哑然失笑。
很快,苏轼来到开先寺,住持方丈向他求诗。苏东坡顺手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相赠,狠狠调侃了一把。诗是这样写的:“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苏轼《东坡全集》卷一〇一《记游》,《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白居易)诗称羡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其实,单就作诗水平来说,徐凝还是不错的。他的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也曾名噪一时。只不过,陈舜俞把他与李白的诗放在一起来展示,就差得太远了。
苏轼之所以嘲笑徐凝的作品是“恶诗”,主要是因为在李白的诗中,本体和喻体的事物形象是有机结合的。徐凝的诗则恰恰相反,由于想象力缺乏生活现象作为根据,所以用来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显得生拼硬凑,导致苏轼给他留下了这条“至为尘陋”的差评。
而且,在李白之前,从来没有人用“银河”比喻过瀑布。李诗一出,顿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徐凝所用的“白练”,北魏郦道元、南齐谢朓、唐代王季友等,都曾用来比喻过瀑布,不仅重复,甚至有抄袭之嫌(程千帆《关于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
苏轼是继李白后的文坛的又一位旷世奇才,他在诗中惯于运用比喻和想象,后人曾评价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加形容。”(施补华《岘佣说诗》)像苏轼这样的比喻高手,自然无法忍受徐凝这样的作品,将其斥为“恶诗”倒也在情理中。
打这以后,前来庐山游览的文人墨客就很少以香炉峰和开先瀑布为题作诗了,主要还是怕像徐凝一样留下“恶名”。
在古往今来的文坛上,“前无古人”的境界偶有所见,但“后无来者”的境界,只有李白达到了。
【作者简介】
马睿,字为愚,四川江油人。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