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通情达理,什么才算通情达理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9 11:37:49

通情达理的人,一定是个就事论事的人

就事论事,不翻旧账,是通情达理的人最让人舒服的地方。

先秦时期,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幼鹿,派臣子秦西巴将鹿带回宫中。

回宫路上,母鹿一直跟着秦西巴,还不断地哀鸣,他于心不忍,便私自放幼鹿一条活路。

孟孙知道后觉得很扫兴,一怒之下罢了秦西巴的官。

后来,在为太子选老师时,孟孙遇到了难题,怎么都找不到满意的人选。

这时他想起了秦西巴,便又将他请回来当太子的老师。

其他大臣很不解,孟孙解释:

一来他学问出色,二来他有一颗仁慈的心,这是更重要的。为了一只幼鹿,他宁可受责罚也不愿伤害它,更何况对人呢?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非常放心。

通情达理的鲁国国君孟孙,懂得就事论事地权衡利弊,没有因一时的气愤而埋没人才,既为儿子找了一位好老师,也彰显了自己的君王气度。

人为什么要通情达理,什么才算通情达理(5)

很多人在生活中,总是容易因为一两件事而带有偏见,继而被情绪带动,导致了无谓的劳心费力,折腾得自己身心俱疲。

通情达理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学会了不被情绪左右,在该谈情的时候谈情,在该讲理的时候讲理。

通情达理的人,深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道理,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于是也总能做到洞明世事,练达人情。

人为什么要通情达理,什么才算通情达理(6)

通情达理的人,一定是个为他人着想的人

通情达理的人为什么总能收获别人的信赖,人缘也很好?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懂得为他人着想。

懂得为他人考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贵品质。

在一座闻名遐迩的寺庙里面,传说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

念珠的所在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几个弟子知道。

有一天,老住持突然发现念珠不见了,于是便召集弟子们询问此事。

弟子们面面相觑,都摇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拿。

老住持改变了主意,说:“只要谁承认,念珠就送给谁。”

过了几天,依旧没人出来承认。

老住持只好说:明天你们都离开吧,拿了念珠的人,想留的话就留下。

隔天,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老住持便问:念珠在哪里?

弟子却说他没拿,老住持疑惑,既然不是他,为什么要背负着盗窃之名留下来。

原来,这个弟子只是不忍心看着大家互相猜忌,只有他站出来,其他人才能解脱。

“师父,即使念珠不见了,但佛还在啊。”弟子说完对着佛像行了一个礼。

老住持赞赏地看着弟子:“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就是佛法啊。”

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别人,甚至去做没有任何回报的事,看起来似乎并不明智,但也正因此,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体贴他人,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足以打动人心的至柔之处。

通情达理的人明白:人心最难得,因为人心隔肚皮;人心也最易得,因为将心比心,便得人心。

人为什么要通情达理,什么才算通情达理(7)

《理想国》一书中有言:“依我来看,凡是通情达理的人,他的好处固然很多,但是其最大的好处还是问心无愧,没有恐慌和忧虑。”

通情达理的人,懂得容人容事,化干戈为玉帛。

通情达理的人,懂得就事论事,化偏见为远见。

通情达理的人,懂得将心比心,化误解为理解。

通情达理的人,自带光芒,走到哪里,都熠熠生辉。

人为什么要通情达理,什么才算通情达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