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一首诗,全国短诗一等奖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20 14:18:24

3.

为什么日本人独独钟情《枫桥夜泊》?

唐诗浩瀚,好诗名作不少,为什么日本人却独独钟情《枫桥夜泊》呢?

也许,和《枫桥夜泊》的内核有关。

明代学者桂天祥对《枫桥夜泊》有一个精准的评价:诗佳,效之恐伤气。

这是一首好诗,如果模仿他,会情绪低落。

流落到江南的张继,处在一个完全不熟的异乡,眼前所见之景,江枫、寒霜、月落,孤船,耳中所听,寒鸦、钟声,巨大的孤独和悲伤袭来,方有了这首诗。

恰是这种悲伤,对上了日本人的审美胃口。

日本是岛国,土地狭小,资源缺乏,地震、海啸说来就来,造就了日本人天生的阴影与焦虑。

2006年,日本拍摄了一部电影——《日本沉没》,因为地壳变化,380天后日本将沉入大海。

末世电影,美国人拍,最后有诺亚方舟,中国人拍,能够流浪地球,一切总有希望。

在《日本沉没》中,没有奇迹,日本岛全部沉入海底。

焦虑感和末世感,刻在日本人的骨子里,“悲观”的情绪无处不在。

在江户时代,流行着一句话:赏花要选樱花,做人要做武士。

樱花的花期很短,花小而淡雅,一经风吹,如雪片般飘落,让人可怜又可惜。

樱花的不堪风雨、不萎而落,象征了日本文学对悲哀之美的追求。

最近很火一首诗,全国短诗一等奖(5)

武士精神深入日本文化内核。

日本人认为,武士最荣耀的时候,就是他为大义而死的时候。

武士失败了会切腹,他们赞赏这种行为,死是悲伤的,而切腹又被视为一种大义,切腹的武士会受到尊重。

日本人追求悲哀之美,文学作品推崇的是凄苦孤冷的风格。

有“日本《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创造了日本浪漫的“物哀”之美。

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最易有所感触,触景生情,就像张继,对着凄凉的环境,生出孤独哀伤之意。

尺八,是日本人钟爱的笛,其音幽怨低沉。

枯山水,是日本人钟爱的园林景观样式。

石组、细沙、石灯笼、苔藓等静止不变的事物,让人宁静,却缺乏生机。

最近很火一首诗,全国短诗一等奖(6)

日本人爱白色,白色像雪,代表纯洁,而“雪”又易融化,有一种无常的哀感。

纵观日本钟爱的文化式样,日本人是“悲”的民族,对一切美的悲的事物最有感触,最是钟爱。

樱花如此,这首《枫桥夜泊》亦是如此。

《枫桥夜泊》中,张继被巨大的孤寂包围,景却很美,月落、秋霜、江枫、渔火,都是美的,却又都是悲的。

张继没有刻意渲染自己的悲伤,只是描摹周边景物,不用解释,只读这几个又美又悲的词,悲伤的情绪自然而来。

在诗中,日本人与《枫桥夜泊》中的张继在某一刻达到精神共振。

所以,《枫桥夜泊》穿越语言的障碍,受到日本人的喜爱。

最近很火一首诗,全国短诗一等奖(7)

如今,日本人除夕有一个习惯,要到寺庙听108下钟声,意为驱除邪恶,为新年祈福。

苏州人很聪明,他们借用张继《枫桥夜泊》诗在日本的影响力,在寒山寺举行节日撞钟活动,许多日本人远道而来参加。

诗的生命力,很长很长,当张继写下《枫桥夜泊》的那个晚上,没有想到,这首诗会传得那么长,那么远。

有灵魂的诗,千年不死,而这,也是唐诗的魅力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诗词世界,作者:聂隐娘。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