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繁体字怎么写,者的篆书怎么写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20 13:54:40

〈名〉

(1) 古国名 。春秋时叫“邾国”,又称“邾娄国”。战国时,鲁穆公将其改称为“邹国”。汉置邹县,属鲁国,在今山东省。唐为邹县,历代因之,明清时皆属兖州府

邹,鲁县古 邾国,帝 颛顼之后所封。——《说文》。 朱按, 曹姓。 邹者,邾娄之合音,战国时 穆公改号 邾娄为邹,后为 楚所灭,若今 济南府邹平县之 邹。

邹人与 楚人战。——《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邹敌 楚战。

(3) 通“驺” 。如:邹虞(兽名;乐名;古代为帝王掌鸟兽的官)

(4) 姓

邹忌讽 齐王纳谏。(邹忌,齐国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为齐相,封成侯。讽: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喻。纳:采纳,接受。谏:对君主,尊长进行劝告。)——《战国策·齐策》

邹君 海滨。(邹海滨先生。邹鲁,字海滨。他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来反对三大政策,成为西山会议派的领袖。君,表示尊称。)——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邹马(汉邹阳和司马相如并称);邹子(指战国齐人邹衍)

〈形〉

(1) 小;狭小的

邹,狭小之言也。——《释名》

(2) 又如:邹查(小语声,悄悄话);邹搜(气势不开阔)

(3) 货物质量低劣的 [inferior]

今人言物之不佳或薄小者曰邹。——《直语补正》

三、姓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蚩尤族人邹屠氏,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黄帝在打败蚩尤部落联盟以后,蚩尤属下部分族人分迁至邹(今山东济宁微山湖一带)、屠(今陕西西安)之地,该部分族民以地名命氏,居邹地者为邹氏,居屠地者为屠氏。

该支邹氏,为最古早的姜姓邹氏,是为山东邹氏,史称邹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纣王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把商都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子仲继位。

微仲的八世孙是正考父,为宋国上卿,得食邑于邹(今山东邹县),其后代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氏,是为山东邹氏。

当今的河南族邹氏,多尊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者的繁体字怎么写,者的篆书怎么写(5)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之后,属于以先族之名字讹为氏。

勾践,其姓名原本为姒驺,又名菼执,是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

越国,系夏王朝后裔古越人所建之国,在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当时的楚国乃经常联越以制吴。

周敬王姬丐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了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国议和。

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吴国就此灭亡。越王勾践平吴后,声威大震,乃步吴国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国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

不过此时,春秋世代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了。

因春秋、战国时期,“驺”与“邹”二字可以互假通用,因此“驺”字多被写为“邹”。因此,在越王勾践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之通假字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吴越邹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侠建立了邾国,又称邾娄国,初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邾娄国势小力单,一直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

到战国时期,邾娄国以邾、娄合音鲁国人读作“邹”,因而鲁国君主鲁穆公姬显在孟子的建议下,强行改邾娄国为邹国。

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邾、小邾二国,掳走“二邾”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邾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

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

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 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四、得姓始祖

蚩尤、微子启、曹挟、正考父、勾践(姒驺、姒菼执)。

者的繁体字怎么写,者的篆书怎么写(6)

五、人口分布

邹氏是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5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先秦时期,邹姓的活动主要在山东地区。秦汉以后,邹姓很快迁到河南,湖北地区。三国两晋时,邹姓已挺进到陕西,南下渡长江入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唐朝时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邹姓主体移入了江南,福建、广东等地的邹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初期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邹姓大约有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六位。邹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61.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这二省邹姓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南,这二省的邹姓又集中了14%。全国形成了赣闽和江苏两块邹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邹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第六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邹姓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朝时期,江西仍为邹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这二省邹姓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48.6%,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山东,这五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6%。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增加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和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赣、鄂、湘、闽为中心的江南邹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邹姓的人口450万,为全国第六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450万,增长了近12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邹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邹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福建、江苏、重庆、吉林、贵州,七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7%。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赣、鄂、湘为中心的邹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邹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北的回迁,南部向西部的迁移。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赣、闽、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端、山东东端、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东部、辽宁南部,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居住了大约65%的邹姓人群。在粤桂南部、台琼、云川西部、湖北北部、陕甘宁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苏、山东中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新疆西北,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8%,居住了大约31%的邹姓人群。

者的繁体字怎么写,者的篆书怎么写(7)

六、家谱文献

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四卷,(清)邹衍庆、邹衍斯等增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润州邹氏宗谱六卷,(清)邹宝霖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清)邹永福主修,邹士俭、邹士勤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云阳正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云阳邹氏重修宗谱十卷,(民国)邹德大主修,邹德怨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云阳正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邹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邹云如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丹阳市松卜乡皇庄村。

江苏武进毗陵邹氏宗谱十一卷,(清)邹濬川等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仁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两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邹氏宗谱八卷,(民国)邹焕炳等续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仁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加拿大人类历史与发展史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邹氏赵墅宗谱十六卷,(清)邹瑞发、邹松南主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显忠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赵墅邹氏重修宗谱二十卷,(民国)邹培耕主修,潘伯康、邹幼航编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显忠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邹氏家乘四十八卷,(清)吴敏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睦堂铅印本四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无锡邹氏宗谱三十六卷,(清)邹仁溥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山邹氏世谱,(明)邹武修,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清)邹冠瀛重辑,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范阳邹氏家史,(清)邹梦同、邹漪等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范阳邹氏家谱,(民国)邹大贵等续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吹律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范阳邹氏家谱,(民国)邹氏族人重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吹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邹氏宗谱四卷,(清)邹兰君、邹铭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永邑邹氏宗缯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谿县灵洞乡弗龙口村。

浙江常山邹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江昇墀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毛良坞乡塬头村。

浙江常山邹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杜亭坂村。

浙江常山范阳邹氏宗谱,(民国)程继尧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杜亭板村。

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民国)邹鲁臣、邹开益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加拿大人类历史与发展史学会。

安徽怀宁皖怀邹氏宗谱七卷,(清)邹全宗等修,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闽南邹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邹昌钰修,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者的繁体字怎么写,者的篆书怎么写(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