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繁体字怎么写,者的篆书怎么写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20 13:54:40

江西南昌省会邹氏祠主录,著者待考,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修水邹氏族谱,(清)邹公瑞等纂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宜春袁郡邹氏族谱,(清)邹腾蛟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铜鼓邹氏宗谱一卷,(清)邹述堂、邹传瑞等纂,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铜鼓县地名办公室。

江西奉新邹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邹光繁等纂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邹氏庆户家谱三卷,首一卷,(清)邹晓窗纂,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湖南新化清谿邹氏庆户续修族谱三卷,(清)邹孔衍、邹文苏纂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湖南新化邹氏庆户续修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湖南新化邹氏才户五修族谱十八卷,首二卷,(清)邹煜南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爱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中山沙湖邹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加拿大人类历史与发展史学会。

广东大埔邹氏族谱初基,(清)邹荫棼撰,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长寿邹氏家谱四卷,(清)邹宗彦撰,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长寿县沙溪乡三青村。

四川台江邹氏范阳正宗谱一卷,(清)邹文灿补,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台江县图书馆。

四川内江邹氏族谱一卷,(清)邹应楠续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内江县杨家乡。

四川丰都增修邹氏宗谱,(民国)邹集之、邹南陔等纂,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半都邹氏宗祠石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四川建昌邹氏家谱,(民国)邹永铭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邹氏族谱二卷,(清)邹守增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东鲁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邹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邹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邹传云主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柏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邹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巫溪县书馆图、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邹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加拿大人类历史与发展史学会。

邹氏四修支谱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戊辰年(公元1916年)广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邹氏族谱,(清)邹允祥等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揭西邹氏联宗族谱,(现代)邹氏联宗族谱编辑部编修,199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虞山邹氏谱,明朝年间始修,(清)彭汝、彭汝球等增修,木刻活字印本。注:记事止于清道光年间。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邹氏家谱,(民国)邹永铭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元恺堂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邹氏族谱二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株州黄龙桥邹氏六修族谱二十卷,(民国)邹树潭等倡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近圣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七、郡望堂号

郡望

范阳:秦皇赵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从范阳迁出的族人,一般姓氏前会加范阳两字以念先祖故地。

太原郡:秦汉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一带。隋改江阳,治今江苏省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省邓州)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渤海郡: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西汉置渤海郡,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

丹阳郡:①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省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省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②丹阳(杨)县,秦置,在今安徽省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③汉置丹阳(杨)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国吴移治建业(今江苏省南京),隋灭陈后废。炀帝又以蒋州(今南京)为丹阳郡。

者的繁体字怎么写,者的篆书怎么写(9)

堂号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省境内迁至范阳(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西汉邹仲俊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以邑为氏及以国为氏邹姓的总堂号为范阳堂。

东鲁堂:据邹氏宗谱记载:汉武帝时,仲俊公为上谷守,元光六年(前129)与大将军卫青大破匈奴于涿鹿城,晋秩赐封东鲁侯,东鲁是邹氏仲俊的封地,东鲁堂因此而得名。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驺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驺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南阳堂:2013年湖南新化敦睦堂、睦亲堂合修宗祠,因都是33世祖邹湛(字闰甫,南阳新野人,大学博士,晋国子监祭酒,称南阳杰人)的后代,定名为“中华邹氏新化南阳堂“。

南谷堂:南宋邹应龙后人修建。

此外,邹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回春堂”、“古经堂”、”三古堂“、“敦睦堂”、“睦亲堂"、’承启堂”、”序伦堂、”太和堂“、”显忠堂”、“中和堂”、“敦本堂”、“元恺堂”、“晋德堂”等。

八、字辈排行

山东莱芜莱城邹氏一支字辈:“青而玉复法、志学笃忠正。”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东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元恒利贞祥”。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西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丕显忠功大德承世继长”。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东一承宏显龙文通大(明凯)风令长振世德润永广嘉天开瑞光吉熙兆登芳升”。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一志喜永云书世祖”。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同书世兆”。

山东威海邹氏字辈:“居恒立本、积德存良、守先延嗣、庆余绪昌”。

山东莱阳邹氏字辈:“克(立)学(本)世(积)德广仁敬宗裕嗣庆成绪昌”。

山东莱西邹氏字辈:“发振明元西王允克金国(曰)水殿土”。

山东邹氏一支字辈:“本仁吉永远”。

山东临沂邹氏一支字辈;“圣公民之起,方能立谟训,允为文学士,芳名斯可钦,尔若修广大 ,锡善曰天心,欲希孔子道,承德高秉仁,求克正世纪,朝廷有贤君,永光我宗者,特望於后昆。(六十字自十世起)”。

山东泰安东平邹氏一支字辈:“桂兰承家业,开典庆国恩。”

山东夏津、高唐邹氏一支字辈:“纯诚尊祖法,孝友纪宪传”,再续:“昭德达至善,修齐臻治平”。

江西进贤邹氏字辈:“守法加文节循常绍本宗”。

江西寻乌邹氏字辈:“吉仕奋兴观上国”。

江西红土地庙、湖北邹氏字辈:“天元孟世民居国君龙之长守忠厚维善必昌永传家德万代发祥”。

江西赣州邹氏字辈:“习思文拔章华邦经纶佐国忠厚联芳”。

江西邹氏一支字辈:“世启国正辅朝兴邦忠良志士显大清定安泰全在尚德传芳荣耀宗祖景膺永昌”

江西都昌邹氏字辈:“文孝之若士益子明国伯淑道世永远存正光天德邦本曰万民太平时可必全乐景贤良智义安常则”。

江西信丰大阿川风 邹氏字辈:“……日昌隆庆长征志德”

重庆秀山邹氏字辈:“邦应世大家用本方如其以德祖泽愈光乃为上兆宏学丕昌同宗兴广元由吉安子能自立定可绍先咸中有庆荣华长延”

重庆涪陵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大贤文章光上国万事九重天”。

重庆奉节邹氏字辈:“金皇必见判子非坦全心为祖灵见洪元立祖国”。

重庆綦江邹氏字辈:“思世章崇仕振文绍开华云升登科第铭扬永安宗”。

重庆忠县邹氏字辈:“......永茂庭院,世仁应启,孝发朝官,定国安邦,万代长久......”(部分)

重庆合川邹氏字辈:“良孟明孔天,世代文芳传,忠孝为仁本,国朝得利先.....”(部分)

重庆石柱邹氏字辈:“应友千祥,治忠万士,永发文学,正国安邦 道明孔圣,书启大贤,张光习尚,世代荣昌”

重庆邹氏一支字辈:“开文云红安康”。

重庆邹氏一支字辈:“学高家升正”。

重庆黔江区邹氏一支字辈:“大仕永进学,万胜显云杨,福禄如东海,富贵与天长”。

重庆綦江永新一支字辈:克 绍 龙 登 绪,弘 开 景 盛 基,文 章 昭 世 德,中 正 辉 先 贻。

者的繁体字怎么写,者的篆书怎么写(10)

贵州遵义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达贤文章高尚国富贵永朝天”。

贵州思南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大贤文章光上国万事九重天”。

贵州铜仁邹氏字辈:“文笔思自定富尚炳国正廷天元世德贤大学祖宗”。

贵州邹氏一支字辈:“学高家生振 品修贤义皇”。

湖南新化、祁阳(东)、衡阳、长沙邹氏字辈:”学高家声振 品修贤誉洪 一生存美德 多福自全逢“,以宣靖父为开姓祖繁衍至今有103世代。

湖南长沙邹氏字辈:“克振铭崇大,永廷岳益尊,德洪(派后定)。承先怀义训,忠孝树家声。科甲联延远,英才定显荣”。以宣靖公为第一派计算“克”为第77派(或第76派)(1920年八修谱记载,从衍公派起算“克”为第55派)。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宗启省绍昂 再传效舆瑞九一正文邦 福寿永吉祥 盛世欣康乐 明廷重淑良 本仁成大德“。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广国景堂永 谛都之汝光 忠孝传家大 勋名继泽长“。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优继学甲道 国安邦政允本勋垂锡 求荣炳型 锺鸿业烈 在钧润根“。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祖宗如今洪 重扬孔盛世 元开万意名 庆袭陶唐治忠孝永传流 诗书恒继立 国勋敦礼让 家政存仁义“。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思绍英明祖 廷和本首忠 学高家声振 品修贤誉洪 一生存美德 多福自全逢“。

湖南株州邹氏字辈:“德时荣思友怀常明儒启添征世泽家声茂文名国运昌傅经崇宝训笃学绍书香”。

湖南新化洋溪和槎溪邹氏字辈:“新序今联定 同修洽族亲 敦纯徵至性 履敬笃常伦”。

四川巴中邹氏字辈:“国正天心顺,预见世其昌,文章为学本,申锡永鸿光”。

四川乐山犍为县邹氏字辈:“文明国正天心顺,仁孝家敦世泽长,兴志克诚思远大,夏余兰桂庆联芳”。

四川射洪县邹氏字辈:“乾坤义帝康,时美忠奇玉,富贵显文章”。

四川宜宾宗场邹氏字辈:“道德学应永绍宗志从斯新朝政祖诚愈昌顺世代承恩有振起基先盛”。

四川金堂竹篙邹氏字辈:“善佩瑶琨尊凤祥,万贤盛玉国正兴,德昭前代钟灵秀,光耀先宗启俊英,大业建成维汝翼,书香继世永标名”。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以及龙塘金竹塆邹氏字辈:“朝大仲廷仕,文运正昌洪,祖德贻谋远,宗恩庆泽隆,忠孝广谟列,礼义振家风,继述咸熙绩,垂统建伟功,裔嗣亨肇起,选拔显尊崇”【明末清初经过战乱,四川人口锐减,在康熙年间离开今湖南娄底新化洋溪入川(湖广填四川),听老辈人说,有的还是绑着来的,不愿意离开故土,有的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自愿入川。后来在20世纪初期,在字辈贻(祖父辈)这一代有离开迁移去今什邡市以及广安武胜县.】

四川省攀枝花仁和邹氏一支:一至方学礼,引子三尚天,兴道明孔胜,世代显林阳。

四川成都双流邹氏字辈:“炳兴永富贵,护民国安康。"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邹氏一支字辈:育淳思时民,之克永昌荣,忠孝传家国,兰玉满阶庭。

安徽枞阳邹氏字辈:“宗应之后世其孙永自昌定有贤贵士振国安朝邦忠孝传家国读书择孔章”。

安徽合肥邹氏字辈:“培本多芳,传家尚任”。

安徽双堆集镇邹圩村邹氏字辈:“克XXX长 秉承启贤良”。

广东湛江邹氏字辈:“国家秉忠贞才优颖异学演科名”。

广东汕尾邹氏字辈:“鸿拥振世同锦茂念本丁荣昌”

辽宁沈阳邹氏字辈:“太和华青海甸”。

云南邹氏一支字辈:“进思世德符纯全忠正发”。

云南昆明禄劝县邹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内蒙古邹氏一支字辈:“世洪文利业武全振家生”。

湖北恩施龙凤邹氏一支字辈:“始文良正世,大国元邹忠,朝政永天龙,闻开应席中,敬恭辅名胜,显耀必光宗,传家为孝友,一心希孔孟,远绍先祖发,万代长兴隆。”

湖北建始邹氏一支字辈:“思养英宗孔,世代永兴隆,敦伦首孝友,行一重贤良,尚继先人绪,贻谋亿万光。

湖北红安、麻城邹氏一支字辈:千庆普惠希,来瀚骐崇辂,思承惺琬涉,桂盛德开基远,丰功永世传,常怀光大志。

湖北随州邹氏字辈:正有明德,世守宗传,广绣红云,忍言家学。

邹氏广佑堂一支字辈:“太峯应美德程 清扬明隐山 汝派系绵长 日印吉玉开 文章本秀才 孝友恢先绪 诗忆启后来 道乡绵骏业 理学定鸿魁 盛世名儒富 邦家贵有培”。

邹氏一支字辈:“世启国正辅朝兴邦清定安泰全在忠良志士显大尚德传芳荣耀宗祖景膺永昌”。

邹氏一支字辈:“万世绍荣光刻昌”。

邹氏一支字辈:“百世其昌”。

邹氏一支字辈:“官清民自安子孝父心宽”。

邹氏一支字辈:“居恒立本 继(积)德倡(存)良 守先延嗣 庆余绪昌”——此家谱在山东至东北一带很常见,但由于常年口耳相传有些不同支脉已发生变化,但总体还是以如上读音为基准的。

九、姓氏名人

邹忌:邹氏家族在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以鼓琴游说齐威王,后被任为相国。他曾劝说齐威王纳谏,导致齐国实力加强。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衍:亦作驺衍,春秋战国时齐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阴阳家、士大夫。他学究天人,雄于辩口,号“谈天衍”。创五行始终说。“深观阴阳消息”,借以论述天道、世运的转移。邹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记·卷七十四》说邹衍著有“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第十》阴阳家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邹奭:齐襄王至西汉时期(前283-205) 频采父之术以纪文,”称谈天衍,雕龙奭“,与慎到、田骈齐名。驺奭著《驺奭》12篇,战国“三邹子”之一。

邹阳:西汉散文家,藩王太傅。齐人。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与枚乘、严忌等离吴去梁,为景帝少弟梁孝王门客。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著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邹阳是汉代著名文学家,也是雄辩的政治家,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这种文化传统对子孙后代的发展兴盛,无疑是起到了重大作用。

邹仲俊:西汉上谷刺史、幽州统制,封东鲁侯。

邹牟王:也称作朱蒙(音转),是古代高句丽国家的第一代王。以高为氏。邹牟王开创基业,营建城池,发展生产,壮大势力,合并周围部落方国,为高句丽国家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死后被尊为始祖东明圣王。关于邹牟王的神话传说,古代文献《论衡》、《魏书》、《北史》、《三国史记》中均有记载。详略不同,文采各异。集安市东郊著名的好太王碑碑文一开头也简略地记述了这段美好的传说。实际上,朝鲜学者搞不清邹牟的来历,因此将其神话。有许多学者考证其为西汉景帝刘启执政时期(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著名的齐国人(今山东淄博临淄)、文学家邹阳之后。邹阳一族就是古邹国贵族后代。山东胶州《邹氏宗谱》记载邹牟是西汉邹仲俊二夫人所出。

邹(驺)靖:籍贯荆州长沙(今湖南湘阴),东汉末年时期的北军中侯,刘焉之校尉。

邹全哲:唐初幽州统制。

邹思道:讳函字志儒,唐贞观年间举孝廉,除江阴刺史,迁杭州刺史。

邹沨:字起泓,号绿墅,江西吉水人,唐穆宗年间临川刺史。

邹天经:字云祯,别号阿蛮,行重一,北宋初幽州范阳统制。

邹天纬:字云祥,行重二,唐天祐袭封荆南节度使,屯兵范阳。

邹勇夫,字愈,生于唐末,原籍固始县。闽国尚书左仆射协镇闽疆,加封威武军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至今仍尊称他为“开泰公”。

邹望龙:字辉,北宋干德甲子二年钱粮助石守信兵护宋太祖有功授银青光禄大夫殿前检校国子监酒兼监察御史。

邹义甫:太平兴国二年(997)登进士,初授河东军中节度判官,泉州知府,转授龙图阁学士与侄子轼卿同寓金陵。

邹安卿:醇化元年(990)进士,泉州知府。

邹伯元(伯原):初授淮安知府,景德三年(1006)任太子太傅兼春坊侍读,(1021)敕诰命御史。

邹锡守:字世守名孝先,北宋哲宗年间先后任麻城、泰和县尹,转任云南大理签判。邹补之:北宋学者,著述颇丰,有《春秋语孟注》、《兵书解》、《宋朝识略》等。

邹浩:常州晋陵(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大臣、诗人,自号道乡居士。曾两起两落,历吏部、兵部侍郎、宝文阁大学士等职。著有《道乡集》诗集。

邹应龙(隆):南宋官员,字景初,泰宁城关水南街人,状元,官至尚书、参知政事,理宗亲书“南谷”两字送他,并封他为太子少保,开国公。

邹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部将,兵部侍郎。

邹普胜:铁工出身,元末红巾军领袖,天完政权太师,后仍为陈友凉太师。一说他后来战死,一说他隐姓埋名做了道士,化姓名为何野云。

邹应龙:明朝陕西省西安(长安)人。嘉靖进士。曾上书揭发严嵩父子,言辞激烈,嘉靖帝不久下旨令严嵩致仕,将严世蕃下诏狱治罪。嘉庆时任云南巡抚。万历年间因得罪东厂太监冯保被罢免,后病死。邹元标:江西吉水人。明万历进士。刚作官的时候因得罪张居正而被贬,于是潜心研究理学。张死后,他又出来作官,以敢言著称,母死后居家讲学三十年。为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后为魏忠贤所忌,被迫辞官而归。著有《愿学家》。

邹守益:江西安福人。明学者,字谦之,号东郭。官至南京国子祭酒。师从王守仁,强调“缜独”、“戒惧”。著作有《东郭集》。

邹亮:明代学者,工诗文,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书,著有《鸣珂》、《漱芳》等书。

邹政(1425-1506),别号淳溪,明英宗天顺年间,参加丁丑科会试,取得会元,被钦点为探花,官至两广总督,举家入籍广东高州府,居茂西顿梭贵牌,成为贵牌邹氏开基祖,后代分布高州、廉江、茂名及广西防城等地。

邹一桂:江苏省无锡人,字小山,清代大臣、画家,累官至礼部尚书。工绘事,尤工花卉,间作山水。著有《小山文集》等。

邹宏义:明末清初著名武术家,梅花拳始祖。

邹复胜:清代爱国将领,光绪年间陕甘提督,与老将冯子材并肩取得镇南关大捷。没有他率队及时赶到,炮台就失手。

邹伯奇:清代科学家,字特夫,广东南海人。精通天文、历法、算术。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总结中国关于几何学方面的经验,写成比较完整的几何学著作《格术补》。用数学方法表述了反光镜、透镜等的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另 外还著有《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

邹炳泰(?-1820)字仲文,江苏无锡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兵部、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中,援古制疏请立国学辟雍。先后督山东、江西学政。屡被贬降。嘉庆中,因林清事变罢官。嘉庆二十五年卒。

邹汉勋(1805—1854),清著名学者,湖南新化人,字叔绩。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舆地学家,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

邹杰:字汉卿(1875-1915),原酉阳后溪乡长园村邹家堡人。少年练就一身武艺,好打抱不平,有“力挽狂澜之志”,蜀军总司令属下第四标标统,后被袁世凯*害,追认为“蜀中先烈”,后代分支有龙潭水、九溪、沿溪木塘、大溪等支系。

邹容:近代革命先驱。原名邹绍陶(1885-1905),四川省巴县人。1903年加入爱国学社,组建中国学生同盟会,写成著名的《革命军》一书,倡言反清革命,号召推翻清廷,创建中华共和国,颂扬革命为世界之公理,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遭到清廷和上海租界当局的迫害,《苏报》案发,章太炎被租界当局拘捕,邹容自投捕房,一同入狱于提蓝桥的公共租界监狱。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年仅21岁,辛亥革命后被孙中山追授大将军。

邹鲁(1885—1954),原名邹澄生,广东大埔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央执委委员、常委,青年部长。1925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首任校长。1930年,邹鲁回到广州,张学良支持蒋介石,出兵入京调解军阀间的矛论。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借机拉拢邹鲁,反遭到邹鲁驳斥。1946年,任监察委员。1946年,为监察院委员,1949年7月,去香港,移居台北,后任中央评议委员。

邹作华(1894-1973),字岳楼,吉林永吉人。国民党炮兵总指挥,二级上将。

邹韬奋:原名恩润。1895年出生,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 长乐县。中国现代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22年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同年7月被迫流亡海外,周游欧美,并至苏联参观。1935年回国。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并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因从事抗日救亡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为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1941年皖南事变后,再度出走香港,复刊《大众生活》。1942年到苏北解放区。1944年7月24日病逝。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为中共党员。辑有《韬奋文集》。

邹云彪:民国初年孙中山委任福建闽西警备司令,追赠陆军上将。

邹鹏振:民国第四十四军中将军长。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