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砚台哪里最好,青石砚台及图片大全

首页 > 家居 > 作者:YD1662022-12-01 11:53:11

父母一生很少照相。记得,日本占领时期,曾强制老百姓办“良民证”,那上面必须有照片——那是中国人屈辱的印记。但后来都没有留下来。

父亲去世得早——1961 年,在那特殊的年代里,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就带着遗憾离世了。母亲总算熬过来了,过上了几年正常的生活。

1981年春节刚过,学生们纷纷到我的农舍拜年。其中有1978年高中毕业的孙红同学,正在商校学摄影。她特意带了专业照相机,给我家拍了第一张“全家福”。

青石砚台哪里最好,青石砚台及图片大全(1)

同时,还为八十七岁的母亲拍了生活照。这是母亲有生以来第三张照片——除了那张屈辱的“良民”照外,记得二哥还给母亲照过相,但那都不知所踪了。

青石砚台哪里最好,青石砚台及图片大全(2)

这一次是母亲唯一的留影,也是最后的纪念。第二年——1982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母亲八十八岁,就在那座农舍里无疾而终了。

母亲这张照片,和那张以母亲为中心的七口之家的“全家福”,是那段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保藏至今,将永远珍藏下去。为此,我特意放大了母亲的照片镶嵌在全家人生活照的正中央,让孩子们永远记着奶奶,让孙辈们认识并记住这位慈祥的老奶奶、老姥娘。

母亲的这张照片,将永远记载着那段历史。母亲坐在农舍主房——北屋东间的床前和桌子之间。看得清楚的是背后那个小书架。其实那是我用两个肥皂箱制成的。下两层放书,顶层那个小灯棍,在当时那算是奢侈品。还有母亲坐着的那把烤蓝色铁架、棕黄色仿皮面的折叠椅。这两件奢侈品,是学校为方便备课而提供的办公用具。不识字的母亲坐的位置,就是我每晚备课、批改作业的地方。这更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还有一件微不足道而又特殊的的物件,是我继承父母的、保留使用至今的唯一遗产——一个足足10重的青石蒜臼子(学名蒜钵)。

青石砚台哪里最好,青石砚台及图片大全(3)

那可是地道的遗产啊!那是父亲兄弟三人分家、另立锅灶时,父亲去淄川西关大集置办锅碗瓢盆时,专瞅着淄川窵桥(吊桥)专门做砚台的青石凿的蒜臼——因为那种石头坚硬细腻,耐磨,不会掉末。因此,磨墨最好,捣蒜也最耐用。我父亲就买了一个,用钱褡子从四十里外的西关集背了回来。一直用了二三十年。这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波折。

那是我十几岁时,下地锄草。锄头掉了,便回家顺手拿磨台上的蒜锤(找不到斧头)砸锄钩,安锄头。由于用力过猛,竟把约半尺长的圆锥形的蒜锤摔为两截。这样,只有蒜臼,没有蒜锤,就不能倒蒜了。

后来,母亲去河转泉洗衣,竟在河底拣了一块长椭圆形的鹅卵石,大约有三四寸长,可以勉强用作蒜锤。这样,又能配套成双,可以捣蒜了。

这件不起眼的家什,我从母亲手里接过来,别的物件都荡然无存了,只有这个蒜臼子,跟着我家从农村到城市,从筒子楼到配套房,都一直离不开它。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它是我家的传家宝。可惜,母亲于1982年去世。次年,全家“农转非”。自此我家告别了农舍搬进了筒子楼、单元房,到今天阔绰套房。一直带着这个蒜臼子,以及那张全家福和母亲唯一的遗照,辗转迁徙。可惜,母亲还是没有赶上好日子。我遗憾至今!

摘自《打磨子轶事》

2022年8月8日增补审定

青石砚台哪里最好,青石砚台及图片大全(4)

作者简介:马汀,原名立志,生于1933年10月,淄博市张店区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今山师大)中文系。从1960年起先后在淄博六中、十一中任语文教师。淄博市首批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先后发表教学论文、散文、诗歌等200余篇,个人先后出版散文集《杂记与漫谈》《打磨子轶事》《农民杨玉宽》《晚霞集》《牵手集》《冬天里的收获》等。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