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蒸房的正确清理方法,汗蒸房的好处与注意事项

首页 > 家居 > 作者:YD1662025-04-28 22:03:57

汗蒸房的正确清理方法,汗蒸房的好处与注意事项(1)

  “排毒”对大部分市民而言并不陌生,在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总能听到患者问:“医生,我是不是需要排毒?应该怎么排毒呢?”

  那么,中医里的“毒”究竟是什么?如何正确排毒?今天我们请相关专家来谈一谈。

  病因

  非毒药之毒 是一种过度失衡的表现

  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吕海鹏介绍,中医里的“毒”并不是人们常说的毒药之毒,而是一种过度、失衡的表现。通常,“毒”与“邪”分不开,毒是一种比“六邪”更为郁结和积厚的症状,原本表现正常的风热寒湿,一旦太过或应用不当,就会表现出“毒”的特性。

  中医里的“毒”通常分为内毒和外毒。内毒顾名思义是由机体内部产生的,往往是过度饮食、情志不调造成的,常常表现为经络阻滞、脏腑功能紊乱,也包括因为生病蓄积而生在体内各处的毒,例如常说的痰毒、瘀毒、浊毒等。

  外毒则自外部而来,常常来源于中医所说的“六淫”,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因为来源于大自然,所以会呈现一定的气候和季节特征。

  吕海鹏介绍,厦门因为气候潮湿,夏日时间长,因此带有暑毒、湿毒的患者尤为多见。

  症状

  双腿像灌铅 是湿毒的主要表现之一

  中医里的“毒”种类繁多,表现也不一样。就皮肤而言,常常会表现为红肿、燥热、疼痛、疹痘,严重的可能导致化脓、溃烂等。身体内部的表现主要是肿瘤、淤血、炎症等。下面一起来看看几种常见的“毒”在病症上的表现。

  首先是常见的热毒(也叫火毒)。吕海鹏介绍,热毒很容易经由外界的暑气或饮食在人体内产生。例如吃太多辛辣、熏烤的食物,皮肤就容易出现疱疹、痤疮、疖肿等症状,而且人容易口渴、全身关节肌肉酸痛、喜食冷饮、舌红苔黄。这些都是热毒的主要症状。

  再来看寒毒。身体如果受了寒气,寒气“堵”在体内,就会伤及阳气。如果过食冷饮、生冷食物,就容易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面色发白、精神不振、喜热饮食、舌淡胖嫩、舌边出现齿痕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肩周炎、膝盖痛、胃痛等症状,呼吸道的表现主要是咳嗽、哮喘等。

  最后来看看厦门人熟悉的湿毒。所谓十人九湿,一旦体内湿气过重,就会形成湿毒。其主要表现是,感觉身体沉重、懒得动、有时双腿像灌了铅。胃口也不佳,总想吃点麻辣或重口味食物。身体方面容易出现风湿、湿疹、足藓、水泡等情况。

  治疗

  正确排毒法 在祛邪的同时不忘扶正

  怎么正确排毒呢?吕海鹏说,排毒方法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毒的特性以及毒所在的部位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毒的来源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情绪调畅密切相关,让身体排出这些潜在的“毒”,旨在达到身体平衡的协调状态,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吕海鹏说,中医推崇的是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来排毒的方式。对于湿毒、痰毒,可以采用运动的方式,适当运动、晒太阳和出汗是疏通经络的天然方法。对于饮食积毒,清淡、适量的饮食有助于抵御毒素的侵袭。排毒过程要注意因人而异,在祛邪的同时不忘扶正,以更好地发挥排毒养生的积极作用。

  中医外治法也有很多排毒之法,例如针灸、拔罐等,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排出体内的毒素。原理就是保证经络的通畅,进而气血和调,可以避免瘀、湿等邪气聚而成毒。常见的穴位包括关冲穴、内庭穴、劳宫穴、太冲穴等。

  提醒

  上吐下泻能排毒?有的人不合适

  俗话说,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在古代,有“倒仓排毒法”,也就是通过上吐下泻,强行排出体内的水液,从而清除体内积存的毒素,以达到排毒养生的目的。

  一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打着排毒旗号的保健品,通过强制呕吐、排泄来排毒,甚至吃泻药强制性地通便清肠,恨不能把肠道所有的“宿便”全部清理掉。这其实是陷入了排毒的误区。

  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吕海鹏提醒,要理性看待目前市面上以排泄为主方的排毒产品,一些植物提取物可能会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本身脾胃虚弱或有肠道疾病的人,不仅不能排毒,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气虚体弱、正气不足。

  同样容易对胃部造成负担的,还有喝生榨果蔬汁排毒。但部分果蔬并不适合短期大量摄入,大量摄入容易造成胃寒,需要谨慎选择,根据体质而定。

  此外,也有人认为,每天汗蒸就可以排毒,每天汗如雨下就是一种排毒。这也是一种误区。吕海鹏解释,汗蒸排毒的原理,就好比出汗为体内的排毒通道打开了一个“口子”,对一部分人来说确实可以达到排毒的作用。但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一旦出汗过多,反而会伤心阳,这也是为什么出汗过多会心慌心悸的原因。需要提醒的是,汗蒸更适用于清理湿毒和寒毒,对于火毒反而是火上添油,并不适用。

厦门晚报记者 兰云丝 通讯员 钟婷婷 图/小牛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