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针对“体检发现肺(磨玻璃)结节”的科普,侯医生以两位朋友的故事开始。
5天前,会诊一位只拿着胶片的年轻母亲,在"XX大健康"体检CT发现肺结节。从来都是自阅片的侯医生最终只能依靠CT报告在胶片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那隐约存在的"直径8mm的磨玻璃结节",我嘱咐她刻录光盘再进行最细致的分析。但1天后,她万分遗憾的告诉我:托遍了关系,仍然无法进行我说的数字影像光盘刻录!
因为5-10mm的影像诊断最为关键,这是"早期肺癌诊治窗口前移的点睛之笔"。只有CT胶片,我真的不敢轻言“良恶”。高度焦虑的她竟然直接重复进行了胸部CT的平扫,望着她最后安心坦然的表情,我还是嘱咐她刻录了光盘。我为了她两天内经受的重复辐射而遗憾,更为自己没有dicom原始数据而无法对首次检查做出准确判断而唏嘘!
而两天后,一位外地同属于医生的"肺结节"术后朋友告知我,"直径1.0cm的结节病理是侵润腺癌","调出自家医院5年前体检的胸部CT资料,同一部位当时已经存在小的结节"......
是啊,如果仅仅是依靠以往的胶片,绝对不会发现这"玄机",因为根据5年前体检正常的判断,怎可能恰巧将这“正常部位”展示在冲洗后的胶片中呢?那么本次体检发现的结节也就是"首次发现的结节",根据大部分业内的共识,一些首发的肺结节必须是需要连续的监测对比后才能做出增大(>1.5mm)或密度改变的判断,这难道不又是潜在必然的"延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