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五个电极贴的正确位置,心电监测5个电极贴位置图解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04 02:00:06

在ICU,对危重患者尤其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及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个重要且关键地项目,血流动力学是通过血压与心率等因素的分析来研究循环系统中血液的运行情况,可以通过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的、动态的和连续的监测, 进行规律性的分析, 根据数据反馈的信息来了解病人的病情以及判断临床治疗的疗效[1,2]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凭借有着无创伤性感染风险,可以快捷为临床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并且无创并发症少,病人痛苦较小易接受[3,4] 简便易行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即采用对机体没有机械损害的方法,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简接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监测项目——无创心排量的监测(ICG)。

无创心排量监测即是一个以胸部生物电抗技术(ICG)为基础完全无创的心输出量监测工具,即无创的通过测量血液流动代替测量血压来获取血流动力学数据的测量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生物体容积变化时引起电主抗变化,根据胸部所有组织结构具有固定不变的容积电阻抗值和心脏射血时血管容积变化引起的电阻抗值变化,计算心排量和其他血流动力学数值,全面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测量常用指标主要有:

1)平均动脉压MAP

2)连续心排量输出CO:每分钟心脏泵血量(正常值4-8L/min)同血压相比,CO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早期报警。

3)心脏指数C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值2.5-4.2L/min)

4)每搏输出量SV:每次心跳左心室泵出血量(正常值60-130ML/min SV的变化是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发生变化的早期信号。

5)每搏输出量指数S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值30-65 ml/m2)

6)外周血管阻力SVR:血流在动脉系统内遇到的阻力(正常值770-1500 dynes sec m2/cm5)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

7)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左心收缩时体循环血流的每搏总外周阻力

8)胸腔液体量TFC:根据胸腔电传导性测量出的胸内液体总量(正常值男性:30-50 L/kohm,女性:21-37 L/kohm),指导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9)加速指数ACI:血液在主动脉升部和弓部的加速度(正常值男性:70-150,女性:70-170)用于评价心肌收缩能力,指导应用心脏活性药物。

主要操作方法:

一、用物准备:心电监护仪、ICG监护模块箱、ICG缆线一套、电极片4个、电源线一根

心电监护五个电极贴的正确位置,心电监测5个电极贴位置图解(1)

步骤:

1)打开监护仪,正确连接ICG模块箱

2)连接通信电缆和ICG缆线

3)接通电源,调出监护仪上监测ICG的模块,显示ICG监护波形

心电监护五个电极贴的正确位置,心电监测5个电极贴位置图解(2)

4)设置患者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来源ABP/NBP等信息

心电监护五个电极贴的正确位置,心电监测5个电极贴位置图解(3)

5)清洁皮肤表面(酒精纱布彻底清洁选定位置皮肤,凝胶避开异常皮肤,有碘伏的一定要完全脱碘)

6)放置传感器即电极片

位置:颈部传感器沿耳垂正下方的颈部两侧垂直放置,下端平齐颈根部;胸部传感器的上部沿腋窝中线与剑突成直角放置

两组传感器必须直接对面放置(180度)

心电监护五个电极贴的正确位置,心电监测5个电极贴位置图解(4)

心电监护五个电极贴的正确位置,心电监测5个电极贴位置图解(5)

颈部电极片小头向上,胸部电极片大头向上

7)检查ICG缆线和患者体位保持一致,按照相应地彩色编码,正确连接患者,开始监测。

心电监护五个电极贴的正确位置,心电监测5个电极贴位置图解(6)

8)记录相关数值。

9)一旦出现波形不佳或没有波形:

①可以先检查电极片贴放位置是否正确;

②按压电极,确保紧贴患者皮肤;

③检查缆线连接是否正常;

④更换新的电极片

参考文献:

[1] 戴培胜, 韩亚岩, 崔娟敏, 等.*人B型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 2014, 20(4) : 719 722.

[2] Ole BL, Jochen R, Jan HL. Uncalibrated pulse power analysis fails to reliably measure cardiac output in patients undergoing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 . Critical Care, 2011, 15 ( 11) :175 184.

[3]吕翠霞.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的护理配合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3, 34(9) :707 708.

[4]卢小红,杨静华,刘付群,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自 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20) :18-19.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