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子宫腺肌病的典型症状为月经量大和痛经,发生率分别约为60%和25%。也可能发生慢性盆腔痛。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双合诊检查通常显示子宫可活动,弥漫性扩大(常称为“球形”增大),质软(常称为“海绵样质地”)。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子宫增大、盆腔痛和/或异常出血患者的一线影像学评估。只有需鉴别弥漫性和局灶性子宫腺肌病与肌瘤的患者,以及需准确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法的患者,才需要接受MRI检查。
一、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两大理论
1、发病机制不明
尚不清楚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两大理论:子宫内膜内陷进入子宫内膜-肌层而形成;与苗勒管遗迹化生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小鼠模型和分子研究支持内陷假说,子宫平滑肌组织退化变薄弱可促进内陷发生。但是,从1例Rokitansky-Kuster-Hauser综合征合并子宫腺肌病的病例报告来看,患者没有异位的子宫内膜,因此化生过程似乎更能解释子宫腺肌病。
2、相关动物模型
子宫腺肌病的鼠类模型提示,早期暴露于雌激素(该实验采用的是他莫昔芬)导致子宫腺肌病及异常子宫肌层的风险增加,这也支持内陷假说。其他动物模型提示,可直接作用于子宫的垂体蛋白质激素,包括催乳素、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缩宫素,可能也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子宫直接暴露于催乳素,以及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继发的高催乳素血症,均可诱导子宫腺肌病。有研究显示,子宫腺肌病女性中有抑郁和使用抗抑郁药的比例均较高,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对子宫腺肌病有疗效,都进一步支持上述假说。但这种关联也可能由慢性疼痛所致。
一些证据显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有一些共同的因素,例如生长因子调节异常及血管生成异常。在模型系统中,一些常规和在研治疗的疗效可能通过这些系统介导。虽然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属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且都可导致盆腔痛,但这两种疾病并无其他相关性。
二、对疑诊子宫腺肌病的女性,应评估病史、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还可能行实验室检查评估贫血
1、病史
采集病史,包括产科和妇科史及相关病史。还应包括可能导致月经量大或盆腔痛的其他疾病史或用药史。
2、妇科检查
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双合诊检查通常显示子宫可活动,弥漫性扩大(常称为“球形”增大),质软(常称为“海绵样质地”)。这种子宫增大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但是,一些患者的子宫可能是正常大小,而另一些出现包块(称为子宫腺肌瘤),后者在临床上类似于子宫肌瘤。子宫可能有压痛。子宫腺肌病不会导致子宫固定,但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子宫固定,该病也常与子宫腺肌病并发。
3、实验室检查
尚无实验室检查能诊断子宫腺肌病。对于出现子宫增大、AUB或盆腔疼痛的育龄女性,应检测尿液或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排除妊娠。如果患者月经量大且怀疑贫血,可能需检查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如果存在盆腔痛,可能需送检以排除感染。
4、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子宫增大、盆腔痛和/或异常出血患者的一线影像学评估。应由熟悉子宫腺肌病评估的放射科医生来评估图像。只有需鉴别弥漫性和局灶性子宫腺肌病与肌瘤的患者,以及需准确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法的患者,才需要接受MRI检查。若患者计划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常需接受MRI以协助制定手术计划。一项纳入23篇文章的评价显示,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89%,而超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81%。
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子宫腺肌病时的征象包括:(1)子宫肌层不对称增厚(通常后壁肌层更厚);(2)子宫肌层囊肿;(3)自子宫内膜形成辐射样线性条纹;(4)子宫内膜与肌层边界不清;(5)子宫肌层信号更加混杂。MRI可定量测定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的厚度,厚度>12mm通常考虑诊断为该病,<8mm则排除此病,但已有研究质疑上述上限。
三、子宫切除术,是目前治愈子宫腺肌症的唯一手段,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1、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性治疗的因为病变局限于子宫体内,所以可保留卵巢。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切除术操作与其他良性指征的切除术操作相同,可通过开腹、经阴道、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实施。
2、子宫动脉栓塞术
对于已完成生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可有效减轻症状。UAE也可用于拒绝子宫切除术或有切除术禁忌证的患者,或激素治疗失败的患者。关于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显示,UAE可使子宫体积缩小25%,月经量多得到临床改善,并减少总体症状。
最大型研究随访了264例接受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其中252例完成了12个月随访,195例完成了5年随访;治疗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28-51岁)。栓塞术失败率为1.5%(4/264),术后3个月内诊断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0%(7/264),有1例肺栓塞引起的围术期死亡。随访第1-5年时,还有22%(57/264)的患者失访,9例接受了子宫切除术,3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在完成了5年随访的患者中,约70%患者的月经量大和痛经得到改善,并且病变处血供丰富(由治疗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所确定)者得到改善的比例最高。
但一些资料显示失败率较高,失败患者需要接受针对持续或复发症状的其他干预。已有报道介绍,在UAE后2年进行子宫病理检查显示子宫腺肌病病灶仍然存活,这可能是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结语:子宫腺肌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患者会出现一些非常典型的症状,60%的患者有月经量过大的情况,25%的患者会出现痛经的症状。如果女性朋友有上文中提到的两种症状,一定要尽早做检查。临床常用的确诊子宫腺肌症的手段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在临床上,想要完全治愈子宫腺肌症目前只有子宫全切这一种手段,但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这种手段并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