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膏药贴在身上后会有“冷感”和“热感”的区别,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兄弟且慢,精华先拿走:- 一般而言,冷感的药膏适用于急性损伤疼痛,如
- 腰扭伤、
- 踝关节扭伤等;
- 而热感膏药适用于慢性劳损性疼痛,如
- 慢性腰肌劳损、
- 颈椎病、
- 膝骨关节炎等。
三甲天团
王翔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副主任医师
很多患者出现筋骨疼痛后往往选择在家中自行贴膏药解决,待没有效果后再至医院诊治;也有部分患者通过外用膏药就解决了疼痛。
但是,市面上的膏药林林总总,有冷感的,有热感的,有中药成分的,也有西药成分的,到底如何选择合适、有效的膏药呢?
膏药有冷热之分有人会发现,有些膏药贴在身上后会有“冷感”和“热感”的区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 一般而言,冷感的药膏适用于急性损伤疼痛,如
- 腰扭伤、
- 踝关节扭伤等;
- 而热感膏药适用于慢性劳损性疼痛,如
- 慢性腰肌劳损、
- 颈椎病、
- 膝骨关节炎等。
但是,患者在没有专业医学背景的情况下,该如何判断使用何种膏药呢?
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办法:
回忆近三天内自己有无扭伤和外伤。
由于急性损伤后,无菌性炎症反应会引起损伤局部皮温升高,此时自己可以感知疼痛部位的冷和热,同对应的健侧部位对比,
- 若皮温高且红肿,则建议用冷感膏药;
- 如皮温不高,无红肿或遇冷疼痛加重,则建议用热感膏药。
举个典型例子,如痛风性关节炎,虽然不是由外伤引起,但关节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机制同样是无菌性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如果外治,则可选冷感膏药。
目前西医使用含有经皮吸收非甾体抗炎药为主的外用贴剂,以发挥消炎镇痛效果。
辨证分型选膏药中医外用膏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最初是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中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较长时间贴在患处。
但随着现代制剂工艺的进步,逐渐出现了橡胶膏剂、巴布剂、贴剂等多种剂型。
中医膏药同内服中药一样需辨证用药,不可随便使用。
引起骨骼、肌肉、关节疼痛的原因归纳起来有“风、寒、湿、瘀、热”等致病因素,且往往是几种病因联合致痛。
风寒湿邪
“风寒湿三者杂合而为痹。”
这类患者有些像上文说的“冷痛”,风寒湿邪入体,肌肉僵硬,疼痛固定,肤温较低,遇寒则痛剧,得热则痛减,因此,此类患者可用“热感药物”,可选用说明书上有“温经散寒,散寒止痛,祛风除湿”等字眼的膏药。
- 慢性腰肌劳损、
- 膝骨关节炎、
- 颈椎病、
- 肩周炎等疾病
多属于这一类型。
热邪
多有“阳邪”的特征,局部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即皮肤发红、局部肿胀、皮温升高、疼痛明显,冷敷后痛感降低,因此,此类患者可用“冷感药物”,可选用说明书上有“清热、消肿、止痛”等字眼的膏药。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属于此类型。
“瘀”
多是外伤后患者有局部疼痛、皮青瘀肿、压痛明显等表现,可选用说明书上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字眼的药物。
- 踝关节扭伤、
- 急性腰扭伤等病
多属于这一类型。
4类人不宜外用膏药尽管外用膏药安全性较好,副作用小,但以下人群需谨慎使用。
皮肤破损者
不宜贴膏药,以免引起感染。此外,皮肤病(如湿疹、皮癣)患者也不宜使用贴膏,以免加重病情。
皮肤过敏者
对于皮肤敏感及过敏体质的人群而言,有些膏药成分可产生刺激,导致用药处皮肤红肿、发皮疹,甚至全身其他部位也出现皮疹,此时应立即揭下膏药,大多患者过敏反应会自行消退,如过敏严重应及时就医。
有外伤者
由于跌倒、碰撞导致的关节肌肉瘀肿、疼痛者,应谨慎选择外用膏药,尤其在损伤初期不宜使用发热类的膏药,因疼痛肿胀有可能会加重。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
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的膏药,或白芥子、天南星、马钱子等毒性药物的膏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应禁用,小儿慎用。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如在家自行外用膏药治疗数天后疼痛没有缓解,应及时就诊,待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