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脱离了“阿米尔·汗”标签,似乎很难在中国影院卖座。
但也无法阻挡它的持续引进。
而早在2015年,本片就被国内众多影迷推为“高分神作”——《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未在大陆上映前,就有7万多人在豆瓣上打出8.6分,烂番茄新鲜指数高达100%。
在本国的表现同样亮眼,当时借口碑之势,票房直冲印度影史第五名,顺提你们都看过的《摔爸》排在第三。
三年后,姗姗来迟地在国内再度开画,引进公司这反应慢的,也别怪观众不买账。(且春节档余威仍在啊)
在《摔爸》《唱妈》(《神秘巨星》)接连洗礼下,当下的国内观众似乎习惯于印度电影里,用家庭关系折射社会矛盾,从梦想主题颠覆阶级格局。
无不温情、催泪,励志、尖锐,走向趋于合家欢娱乐,拔高常见价值观超脱。
部分媒体及影评人,总说“韩国又拍出了改变国家的电影”,于印度则是“又拍出了我们拍不出的作品”,所言不可谓不浮夸。
但宝莱坞的庞大工业体系下,产出的一系列成熟佳片及其优点,的确存在诸多值得我们思考、借鉴之处。
▲《宝莱坞生死恋》《我的名字叫可汗》《巴霍巴利王》《炙热》
如果对阿米尔·汗式神作“审美疲劳”,不妨透过其他印度电影,感受别样异域风情。
尽管,这里要说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和米叔仍有几处小联系。
片中男主角的恋人拉希卡是《三傻》中的女主角,而最先登场的小萝莉妈妈,可不就是《神秘巨星》里美丽又坚强的尹希娅母亲。
所以感觉眼熟,千万别奇怪。
同为温情走向,高潮催泪之作,它却无关个人对命运的挣扎与抗争。
甚至你在其中会发现,印度女性的家庭地位,也不全是低到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