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根腐病也叫烂根病、开花病。1941年美国的麦克户尔首先鉴定此病的病原。我国于1937年在山东首次发现此病,该病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等省猖獗危害。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绝收。
甘薯根腐病
1、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于大田期,苗期虽也能发病,但危害不大。
育苗期:病苗叶色浅黄,生长缓慢,须根尖端的中部有黑褐色病斑。
大田期:甘薯受害后在不定根尖端或中间开始形成黑色病斑,随病情发展,大部或全部不定根变黑腐烂,有时也危害茎部,形成黑色病斑,严重时使地上茎基部1-2个叶节变黑腐烂,病株一般不结薯或结出畸形薯块,表面有大小不一的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龟裂病斑。病株地上部直立,不产生薯蔓,叶片小,较厚,发脆,有时反卷、萎蔫、黄化、枯死、并自下而上脱落。
薯块:病薯块表皮粗糙,布满很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病斑初期表皮不破裂,至中后期纵横龟裂,皮下组织变黑色,但苦无味,煮吃无硬心和异味。
2、发病规律
甘薯根腐病主要为土壤传染,田间扩展靠流水和耕作活动。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也是初侵染来源。根腐病发病温度为21℃-29℃,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对病害发生发展有利。一般沙土地比黏土地发病重,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如豫薯13号、烟薯16号、济薯18号等。
(2)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无病种薯,适时早栽。发病盛期前(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水源条件的要普遍灌水1次,遇天气干旱应及时浇灌。夏薯在麦收后力争早栽,并及时浇水。深耕翻土,并增施无菌有机肥。
(3)轮作换茬、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等轮作。
(4)药剂防治。用50%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125-1500克对水1125-1500升喷雾,第一次在红薯栽插后10-15天,即薯蔓长9-10张叶片时开始喷药。间隔20天,喷第二次,防治效果达95%,薯蔓长势茂密,叶色浓绿,能正常结成薯块。
(5)建立无病留种地,杜绝种苗传病。建立无病苗床,选用无病种薯,选择无病地建立无病采苗圃和无病留种地。无病单位不要到病区引种、买苗,杜绝病害的传入。
责任编辑:刘傲楚
责任校对:李运飞
二审负责人:张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