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水疱经常出现在脚趾之间、脚心、脚侧缘等部位。一开始这种水疱是针尖大小的,里面的液体清澈,水疱壁很厚,不容易破损;等时间长了,几个小水疱也可能会融合成一个大的水疱。在水疱中的液体干燥吸收后,脚就会出现脱屑,还会伴随着十足的瘙痒。
2 皲裂脱屑式
脚跟的皮肤增厚,变得十分粗糙,还会出现干燥脱屑的问题。在冬天,脚跟很容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一般没有明显的瘙痒。
3 糜烂式
在脚趾缝,尤其是第3~4和4~5趾间经常能见到浸渍发白的皮肤,这部分皮肤松软容易剥落,剥落后就会露出潮红的糜烂面,还会渗出液体,有明显的瘙痒,有细菌感染的时候还会散发出臭味。
当然,为了懒得看文字描述的小特工or老探员,阿尔法请到了本期的医大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的副主任医师李敏厚,她声情并茂的讲述,一定能让小特工老探员们明白在脚上真菌是怎么展示自己的。
脚气的大名叫做足癣。招惹上这种“癣字辈”疾病,想彻底摆脱不太容易,因为它们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很相似,有反复发作的可能,但不代表不能根治。
很多人,尤其是糙汉子,蛮不在乎,总是放任脚气自由。脚气可没那么友好,它可能会导致小腿丹毒、蜂窝织炎、其他部位皮肤或趾甲皮肤癣菌感染等。
所以,若是脚底、趾间出现红斑、水疱、角化、增厚、粗糙、开裂等,一定要尽快去医院皮肤科就医。
根据脚气的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太一样:
水疱类
水疱类的脚气,医生会推荐刺激性小的霜剂或水剂,如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同时用酮康唑、盐酸特比萘芬、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剂涂抹。
皲裂脱屑类
皲裂脱屑类的脚气,在没有明显的皲裂时,可以用复方苯甲酸软膏剥脱死皮,再联合使用酮康唑、盐酸特比萘芬、联苯苄唑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
糜烂类
糜烂类的脚气,可以用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等湿敷,等液体渗出减少时再涂上氧化锌粉、咪康唑粉等,等皮肤变得干燥后再用霜剂、软膏等涂抹患处,不适合用刺激性强、剥脱性强的药物。
当然,这些药物都需要遵医嘱,乱用可能导致脚气症状加重。医学科普的意义是帮你扫除健康知识盲区,如何对症下药还是要让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去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