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暑假,最开心的莫过于学生们。不过,医院手术室这个时候也迎来一波学生潮,常常能看到一大堆的男孩,轮番等待着“切包皮”。
许多孩子有着包皮过长问题的家长,都喜欢趁着暑假,带小孩去看泌尿外科,让医生判断一下需不需要切包皮,以便手术后在家好好恢复,不影响上学。
然而,有些医生认为,只要包皮长,阴茎头不能自然露出,都建议趁早切掉,以免日后导致各种泌尿生殖问题。
这样的观点,虽然没有错,但也不够客观。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包皮也不例外,我们不妨把包皮过长的危害以及它的作用都了解清楚了,再决定切不切。
包皮过长的危害包皮的分泌物长期积聚在皮下,会成为包皮垢,引起阴茎头和包皮发炎,甚至粘连;包皮口过小,过紧,不能上翻或*时不能露出龟头和尿道口。如果没有包皮过长,洗澡时也不必翻过来洗那么麻烦。
包皮在性交时可能因阴道干涩而摩擦破损,病原体通过破口入侵,各种性病,如软下疳、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甚至艾滋病都有可能感染。
阴茎癌几乎都发生在未切包皮的人身上。包皮使男性更容易感染人乳头状病毒,该病毒就是阴茎癌的罪魁祸首。给新生儿切包皮可使阴茎癌的发生率降低9成以上。同时,包皮垢、人乳头状病毒也是女性宫颈癌的祸首。如果切除了包皮,患这两种癌症的几率将大大减少。
此外,包皮过长、包茎把阴茎头包裹住,所以龟头、冠状沟等地方很嫩、很敏感,受到刺激后容易兴奋,甚至发生早泄。而包皮环切后阴茎头暴露了出来,长期受内裤等的接触,敏感度下降,受到性刺激时也就不那么敏感。
对于一个包茎、包皮过长的人来说,要避免上述的种种坏处,就得忍受包皮环切术带来的痛苦及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尽管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大多数都不严重,但死于手术的病例确实存在。
失去包皮,也将失去这些阴茎头表面是黏膜组织,防御力弱,包皮对阴茎头有保护作用,没有衣服穿的原始人需要靠它来为阴茎头保暖,防止各种蚊虫叮咬、外伤、晒伤。现代人有了内裤,但不代表它的保护作用完全被取代,尤其是在婴幼儿身上。
阴茎头没有分泌功能,包皮却含有腺体,能够分泌抗细菌和病毒的蛋白,如溶菌酶;包皮中存在很多特异的上皮细胞,如郎罕氏细胞,能分泌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预防感染的抗体。所有这些,都是阴茎对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此外,分泌物像润滑剂一样,可以减轻摩擦力。
包皮的结构很精巧,滑动的自由度很大;富含感觉神经末梢,并能带动包皮系带,刺激相关神经,有利于激发快感。
如果切除了包皮,也将失去这些。
还包皮一个清白包皮有利有弊,涉及到一个强弱平衡的问题:包皮及其分泌物可以抗*病菌,但是,包皮也制造了一个袋状、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环境,分泌物不能被清除,蓄积下来,会滋生细菌,如果超过了包皮的*菌功能,就发生炎症;反过来说,经常清洗包皮内部和阴茎头,就很少发病。因此炎症一般发生在包皮过长和包茎者身上。
“切包皮防性病”这个观点,临床尚有争议,还没被完全证实,而且感染性病的主要危险在于不洁性行为,而不是包皮存在与否。在美国,并没有由于包皮环切术的盛行,而阻止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病传播。因此预防性病,主要还是洁身自好,性生活时采取安全措施。
切包皮降低阴茎癌和宫颈癌的危险性也存在争议,因为多数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且发病率只有约10万分之2,切除包皮也不是预防其发病的唯一手段。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宫颈癌,最好的方式是接种疫苗。
另外,包皮过长的男性并一定会早泄,通过切包皮来改善性生活质量目前还缺乏充足的证据,早泄本身也有心理因素,综合各种因素,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才是有效的疗法。
去除心理上的包皮每个正常男性都有包皮,包皮是人类性器官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对它的认识不一,导致其心理为之纠结。
包皮环切作为一种外科手术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近40年里,随着医学界的观点变化,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环切率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现在医学界的立场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其对健康的利弊尚存在争论。
在我国,决定是否环切包皮更多的是社会文化而不是医学标准。例如在商业广告的宣传下,男性要求为自己或为其孩子行环切的人数正在增加。其实,临床上真正必须采用外科治疗的情况并不多,真性包茎和阴茎头或包皮反复感染者才需要手术,而当前很多去做手术的人只是包皮过长或因恐惧包皮过长的后果。事实上,包皮有一定伸缩性,可以用手轻轻退缩,一段时间下来,龟头多可以裸露出来。
所以,我们应纠正对包皮的错误观念和消极心理,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家长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牵拉包皮的训练。慎重对待环切,如果没什么大碍,大可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