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质:松类树种植株本身对土壤的肥力要求不高,但需要确保土壤介质的排水良好,盐碱土和钙质化土壤不适合生存,上面几株小苗栽培时使用的介质为赤玉土、硬质鹿沼土、桐生砂、蛭石(全部为细粒,大约2~3mm大小)混合作为育苗基质,基本达到了疏松、透气、透水的需求,若土壤介质排水不畅很容易导致植株烂根死亡。
- 基于赤玉土的成本问题,盆土基质也可用腐叶土搭配偏酸性的山土或河沙土按比例混合调配。
水肥管理:上面这2株为1年生的黑松小苗,根系还不是非常强壮。不过盆土有点过多了,正常情况下盆土不应该太满,土面应该要比盆缘低半公分左右,将盆表刮除2~3公分,然后铺上细的赤玉土,这样在日常养护时浇水比较好浇进去,保水力也才会足够,在平时的养护管理时会更方便一些。
乔木在养护时都需要盆土够湿,不要迷信松树不好湿。所谓干松湿柏种松树不要浇太湿,是在选用如田土、山土等这种很细的介质的状态下,如果浇水过湿,介质本身很细,颗粒间没有足够的空气,根系不能正常呼吸,才不能浇得过湿。倘若颗粒土的颗粒够大,即使浇透了颗粒间还是有相当充足的空隙,可以容纳空气,供植物的根呼吸之用。
施肥技巧:幼苗施肥时用少量的长效缓释肥即可,幼苗培育期根系不发达,若肥效过强,植株不能充分吸收养分,可能反而会灼烧根系,对小苗的生长不利。施肥量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一般在初夏时放几粒小量的释缓肥几颗,其间观察植株的生长状态,若发现植株的生长状况健康,那么在入秋之后再次追施的肥量就可以稍大一些。
育苗盆的选择瓦盆
透气性(瓦盆):在用久了的瓦盆上会可能会有白斑(这是肥料类的矿物质结晶)或者青苔等附着物,可用菜瓜布或毛刷刷除,这样盆钵的透气性会更好一些。一般在种植前可先将盆钵泡在水里,把以前残留的肥料结晶溶解,这样用瓦盆种植物,才能发挥瓦盆透气性佳的优点,另外从瓦盆的颜色变化,也可以看出盆土的干湿程度。
器型适用性优先:在培苗阶段选择盆器时,对器型外观的考量会比较少,更多的是盆器的适用性,如果盆底不是做成平面,而是一个圆形的脚,大多都会留有排气孔,如果没有,可用圆形的锉刀,在底下的盆缘锉一个缺口,以确保盆土内的空气在浇水时容易从孔洞排出,有利于浇水。
这种设计才是正统的瓦盆,但后来市场上的很多瓦盆可能因为成本问题,省略很多应有的外形,现今市面上有很多所谓控根盆,不过是回复以往的造形,比较早期的红色胶盆,也是这种造型)。如果盆底为平面,又不是放在网格上,就只能在盆底垫上三或四个脚了(底部平面设计,是最差的造形不实用,但是在制造上最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