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是近些年来耳熟能详的中药之一,很多地方甚至满大街的都是三七的专卖店。
这是一味让人又爱又恨的药物,爱是由于它临床疗效很好,现代研究也很比较深入,很多疗效得到确认,并且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恨是由于营销的过度炒作,不经医生指导私自滥用情况严重,出现很多的用药风险。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每株长3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三七,在医学典籍中收载其实很晚,最早使用见于杨传叟的《仙传外科方集》,现公认始载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味甘、微苦,微温,归肝、胃经。功能化瘀止血,活血消肿定痛。主治各种出血证,又善消瘀肿,胸痹心痛。它的显著特点是七活血生新、止血而不留淤。
三七之所以被炒的火热,是源于它对血液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三七属于止血药中的化瘀止血药,用于各种血瘀出血证,有着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
由于人体的血液本身也是双向调节的动态平衡,既要具备流畅的流动性,还必须具备随时的凝血能力,以保证出血能被随时阻断。而三七恰恰同时具备这种对立的功能,良好的、不矛盾地在人体中发挥二种功能。该止血时能止血,该活血时又可活血,效果确实。《玉揪药解》记载: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三七止血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素(β-N-乙二酸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增加血小板数量。药理实验证实三七能使实验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聚集,并使血小板膜破坏和部分溶解,产生血小板脱颗粒等分泌反应,从而诱导血小板释放花生四烯酸、ADP、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Ca~等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三七小剂量能显著缩短血浆复钙时间的作用,在机体处于出血状态时有较强的止血作用。三七的止血作用还与收缩局部血管。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有美。此外,有研究显示三七中的槲皮苷等也是止血活性物质之一。鉴于三七良好的止血功效。临床应用三七治疗胃溃疡等消化道出血、呼吸系统合并咯血、利用三七治疗各种外伤出血及各种内血症等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七活血化瘀、抗血栓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三七皂苷,其作用环节包括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过程。三七总皂苷(PNS)能显著抑制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从纤维蛋白原至纤维蛋白的转化,并能激活尿激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改善血液流动、解除血液“浓、粘、聚、凝”状态的功能,从而起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这是三七抗血栓的主要机制。临床用三七抗血栓,较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机制更全面,也更安全。用三七治疗老年性紫癜、冠心病心绞痛、防治心瓣膜病变术后血栓形成方面疗效显著。在这方面有研究表明它比我们也常用的另外一味药物丹参相比,疗效更好。在治疗脑梗塞的对比实验中,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三七明显优于丹参。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三七的化学成分
皂苷类成分是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迄今为止,已从三七不同部位分离得到 70 多种单体皂苷成分,苷元主要是达玛烷型的 20(S)-原人参二醇型和 20(S)-原人参三醇型,其中以后者为主,少数皂苷是齐墩果烷的衍生物。人参二醇苷的代表为 Rbi,人参三醇苷的代表为 Rgi, 人参皂苷 Rgi是三七根皂苷类成分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
三七黄酮类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以及其葡萄糖苷、木糖苷等
三七挥发油总油成分复杂,大约分离鉴定出 70多种化合物,主要是酮烯烃环烷烃倍半萜类、脂肪酸酯苯取代物、萘取代物、烯类等
三七含有多种氨基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三种含量最高,还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三七素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为三七的止血活性物质。它的结构是 β-N-乙二酸酰基-L-α,β-二氨基内酸。
研究报道三七中有由 Fac、Ara、Xy1、Gal、Glc、N-乙酰氨基糖组成的一组分子量在700~5000之间的糖肽。
三七还含有脂肪油、蛋白质、抗菌蛋白、生物碱、甾体及多种无机化合物,如钠、镁、铁等无机盐成分。其中无机元素中的 Ca 离子与三七止血作用密切相关。从化学成分研究广度深度可以看出对三七的研究是比较多的。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三七抗癌研究:
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简称PNS)是对三七研究的最多的有效成分,涉及到了医学领域的诸多方面,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制剂血塞通有多个剂型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心功能障碍、血管微循环,防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大及舒张肺动脉等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对脑出血受损神经元、脑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后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损害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和促进视网膜节细胞再生,以及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并且具有对肝、肺和肾等多器官的抗纤维化作用和对内皮细胞炎性介质产生及黏附分子表达有抑制作用,提示其具有抗炎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