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脾胃虚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脾胃虚寒,又可称为中焦虚寒、脾胃阳虚,其属于中医病机,可多见于饮食不均、喜食冷品等人群。
脾胃虚寒也是指脾胃阳气不足,阳气温煦能力减弱,出现一系列寒症,其主要表现为胃寒胃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腹痛腹泻等症状。
脾胃虚寒的病因有哪些?症状表现有?脾胃虚寒,多因饮食失调、长期生冷饮食,或过度劳累、久病、忧思过重等伤脾伤胃所致,或可由脾胃气虚等发展而来,其可分为脾阳虚衰证候和胃阳虚衰证候等。
那么引起脾胃虚寒的原因有哪些呢?
1、饮食不节制
饮食不节制引起的脾胃虚寒,多见于喜欢经常吃生冷食物的人群,中医认为,生冷之品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从而导致中焦阳气温煦等功能减弱,就可诱发脾胃虚寒的证候出现。
2、体质差
体质差的人群,通常可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所以先天体质差的人群,可由于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出现虚弱情况,而中医认为先天脾胃阳气不足,则容易导致机体温煦等功能减弱,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
3、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如精神压力大、劳倦过度等,都可引起机体出现脾气虚弱、胃肠虚弱等表现,长久发展可导致明显的脾胃阳不足,从而诱发脾胃虚寒的症状,或由于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损伤脾阳、胃阳,也可导致脾胃虚寒等证候。
脾胃虚寒,主要可见为虚和寒的表现,如出现畏寒、腹胀、胃痛、胃寒、食欲不振、喜温喜按、脉沉迟无力、口淡不渴等症状。
那么脾胃虚寒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1、怕冷
脾胃虚寒患者,可表现为畏寒怕冷情况,还可表现为劳累、或喝冷饮、吃冰冷食物,或受凉后,胃痛或腹痛等情况反复发作或加重,还可伴有精神疲倦、全身乏力、脉虚弱等表现。
2、水肿
脾胃虚寒患者,还可出现周身水肿等症状,如肢体困重、周身浮肿、全身偏水肿、腹胀、腰腹酸沉,或舌淡胖、苔白滑或有齿痕,女性可有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等表现。
3、四肢不温
脾胃虚寒还可出现四肢不温等情况,如可出现机体手脚冰凉,皮肤或面色苍白没有光泽,手足不温、下肢无力,或出现与肾阳虚相关症状,如头目眩晕、畏寒肢凉、精神萎靡、小便不利等。
4、腹痛腹泻
脾胃虚寒还可表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如出现胃痛隐隐、绵绵不休,还可出现腹部冷痛不适,由于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所以其腹痛症状还可伴有喜温喜按等表现,其中空腹疼痛更为明显,少量补充食物可以缓解,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明显腹泻、大便溏薄等症状。
脾胃虚寒可以怎么治疗呢?食疗有?脾胃虚寒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温补脾胃,所以脾胃虚寒既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也可以对应进行多种中医治疗,如针灸、艾灸等,帮助缓解症状。
那么脾胃虚寒一般可以进行哪些治疗呢?
1、中药配伍
治疗脾胃虚寒,常见的中药有黄芪、炒山药、炒白术、薏苡仁、党参、太子参等药物,此外可用小建中汤剂的中药材进行加减配伍,如常用的有饴糖、桂枝、生姜、芍药、大枣等。
2、中成药
帮助治疗脾胃虚寒的中成药有很多,如小建中颗粒可帮助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等,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理中丸有温中散寒、健胃等功效,可适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及消化不良等患者,附子理中丸有温中健脾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人。
3、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里,推拿、针灸、艾灸、拔罐等都是不错的治疗方式,如可选用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气海、神阙、关元、命门等穴位进行针灸或艾灸等。
预防脾胃虚寒的发生,日常要规律饮食、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少吃寒凉之品,注意保暖、适度锻炼,积极保持情绪稳定等。
那么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用哪些食疗辅助呢?
1、胡椒猪肚汤
胡椒猪肚汤,主要的材料有胡椒、猪肚、蜜枣等,其有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寒证候人群,如胃脘冷痛、得温则舒、腹痛呕吐、饮食减少、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等人群,以及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
2、干姜蜂蜜糯米饮
干姜蜂蜜糯米饮,主要材料有干姜、糯米、蜂蜜等,其有温胃补虚、止吐散寒的功效,还可帮助机体驱散寒气、驱除身体疲乏等,还可帮助机体行气活血、有暖胃的功效。
3、肚丝汤
肚丝汤,主要材料有牛肚、猪肚、花椒、小茴香、生姜等,其有补虚损、健脾胃、益肝肾等功效,可适用于心烦失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
写在最后:
脾胃虚寒患者,应积极温补脾胃,注意腹部保暖、均衡饮食,少喝冰饮、少吃冰镇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忧思过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