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教育是营养干预的基本内容,是营养治疗的首选方法。肿瘤患者的营养教育遵循健康人群营养教育的基本原则,但更具针对性,其内容比健康人群营养教育更加丰富,如为患者答疑解惑,澄清认识误区,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合理营养,是肿瘤患者营养教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促进肿瘤患者顺利康复的有效措施。
回答患者的问题肿瘤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疾病,其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生理上,而且还表现在心理上,由此衍生出的营养问题非常多、非常杂。在实际生活中,患者和家属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如什么食物可以预防和治疗肿瘤?如何吃可以使患者更快恢复,是否需要忌口?能否吸烟、喝酒?与肿瘤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是吃素好还是吃肉好?“辟谷”能饿死肿瘤吗?人参、冬虫夏草等保健品及补品可以吃吗……
答案应该是单纯素食无益于健康,主张荤素搭配,植物性食物占70%~80%,动物性食物占20%~30%;主张粗细搭配,粗加工食品与精加工食品搭配,细粮(米、面)与杂粮(玉米、小米、红薯等)搭配。反对忌口,反对偏食,建议增加食物品种,每天进食20种以上食物,每周进食30种以上,食物或营养素来源(包括产地)愈杂愈好。保健品不等于营养素,不主张常规补充保健品,推荐以增加果蔬摄入量来补充植物化学物。饥饿不能饿死肿瘤细胞,只能引起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丢失,导致免疫力下降,使肿瘤生长更快,患者生存时间缩短。动物研究发现:高蛋白质配方喂养动物体重增加,肿瘤体积缩小,生存时间延长。营养良好不会促进肿瘤生长,反而会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帮助*灭肿瘤,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了解肿瘤细胞与肿瘤肿瘤细胞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细胞”,正常细胞也可以突变为肿瘤细胞,然而,肿瘤细胞是否形成肿瘤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
恶性肿瘤从三个方面影响患者:肿瘤在原发脏器或转移脏器无限制生长,破坏其正常生理结构,导致所在器官的功能损害;肿瘤细胞生长、合成代谢,消耗大量热量和蛋白质,导致机体营养不良;肿瘤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代谢因子,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免疫障碍。现代研究认为,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一种代谢性疾病,一种低度慢性炎症,营养治疗、代谢调节治疗可以发挥核心作用,应该成为肿瘤患者的一线疗法或基础治疗。
告知营养诊断目的并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存在营养不良,也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需要接受营养治疗。首先对患者做出营养诊断。
营养诊断的目的就是判断患者有无营养不良、判断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了解患者是否合并代谢紊乱、判断患者能否从营养治疗中获益、是否需要代谢调节治疗,从而使营养治疗有的放矢,保证营养治疗及时而合理。同时避免营养素的滥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及代谢负担。营养诊断不仅仅在入院时实施,在治疗过程中也应不断地进行再评价。
肿瘤患者的营养诊断包括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和综合评价三级诊断,各级诊断的内容和目的是不一样的。营养筛查(一级诊断)的目的在于发现风险,有风险的患者要制定营养治疗计划,同时实施进一步营养评估;营养评估(二级诊断)的目的是发现营养不良并将营养不良进行分度,从而指导营养治疗;综合评价(三级诊断)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营养不良的原因、类型及代谢情况进行分析。肿瘤患者营养三级诊断的实施时机、采用方法、实施人员也都是不一样的。
完成饮食、营养与功能评价膳食调查是调查肿瘤患者每天进餐次数,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再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该患者每日摄入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然后与推荐供给标准进行比较,判断膳食质和量能否满足患者所需,并了解膳食计划,食物分配和烹调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常用方法有询问和调查膳食史,调查日数为5~7日。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是肿瘤患者首选的营养评估工具,该工具由患者自我评估及医务人员评估两部分组成,功能评价包括健康状况自我评分,肌肉功能评价及生活质量评价。
健康状况自我评分常用卡氏评分法,肌肉功能评价常用握力和6分钟步行试验,生活质量评价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四个方面。膳食调查、营养状况评估及功能评价都是肿瘤患者营养诊断的核心内容,是一种逐渐推进的诊断方法。膳食调查反映患者饮食摄入现状,营养状况评估反映机体营养状况,即饮食导致的营养后果,功能评估反映饮食、营养对机体生理、心理功能的影响。三者不能互为替代。
查看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 临床实验室检查、仪器检查是疾病和营养诊断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也是制定营养干预方案的重要依据,还是评价营养干预疗效的有效参数。营养不良是一种综合征,包括能量和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利用异常等多个环节,涉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六大营养素。营养筛查与评估只能获得能量不足的营养不良诊断,不能诊断其他如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等类型营养不良,也难以分析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否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是否存在代谢紊乱等。因此,实验室检查、仪器检查是必需的。
提出饮食、营养建议 肿瘤患者的营养认识误区比任何其他疾病都要多,其中最常见的误区是忌口、偏饮偏食、迷信素食、迷恋保健品等,因认识误区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时间缩短。破除误区、传授科学营养知识、提出合理饮食、营养建议十分重要。有患者认为鱼、家禽、家畜等是发物、是酸性食品,因此不能吃。实际上,上述动物食物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肿瘤患者蛋白质需求高于健康人。2009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指南提出:肿瘤患者的氨基酸需要量推荐范围为每日1克/千克到每日1.2~2克/千克之间。严重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短期冲击营养治疗阶段,蛋白质供给量应该达到每日2克/千克。
个体化营养干预及疗效评价完整的肿瘤治疗包括病因( 病灶 )治疗、症状治疗及支持治疗三个方面。营养干预是支持治疗的核心,营养干预的手段有饮食调整、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三个方法,实施营养干预的通路有口服、管饲及静脉三条途径,其中,口服方式最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它包括口服饮食,口服营养补充及完全肠内营养;管饲包括经鼻、经胃及经小肠管饲;静脉营养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两条途径。
营养干预是一项整体治疗,其疗效是确切的、可评价的,预测和评价是整体的、多参数的,包括十个方面:摄食情况、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查、能耗水平(代谢率)、人体学测量、人体成分分析、体能评价、心理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病灶(体积及代谢活性)及生存时间。个体化营养干预的目标并非仅仅提供能量及营养素,更重要的目标在于调节代谢、控制肿瘤。这些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和最高目标。基本要求是满足营养需求,改善营养状况;最高目标是调节异常代谢,改善免疫功能,修饰炎症反应,控制疾病(如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营养随访肿瘤患者营养教育是一项经济、实用而且有效的措施。营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饮食、营养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改善营养,改变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营养习惯,从而改善营养与健康。因此,营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所以,随访十分重要。营养教育成功与否,其关键部分是进行定期的营养随访。营养随访是了解营养治疗有效性和饮食摄入是否充足的重要方法,它同时还承担着一部分教育和干预的内容。初次实施营养教育时,要为每一个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制定营养随访计划,预约随访时间。肿瘤患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问题以及营养不良的严重性,更加需要接受长期的营养教育,以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