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疫情影响下,同学们是不是增加了每天洗手的频率?是不是经常使用免洗洗手液和湿纸巾呢?或许大家以为,越是勤洗手,越能保持卫生,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然而,最近一位来自国科大杭高院的95后硕士发表的论文指出,人们因频繁使用而接触到一些较为持久的抗菌成分,也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尤其是使用免洗洗手液和湿纸巾,风险更大。这是怎么回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家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产品,免洗洗手凝胶、添加中草药的肥皂等等,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供我们选择,消费者们挑花了眼。
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部分洗手液中含有对人群产生健康风险的抗菌剂,例如三氯生。在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国家,已经对其每日安全摄入量进行了评估。那么,新冠疫情之后大家频繁使用免洗洗手液,是否会因此增加健康风险呢?
来自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江桂斌工作室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胡博元,与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级硕士王美林合作,近日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上发表论文,杭高院环境学院研究员傅建捷为通讯作者,论文以三氯生为研究对象,首次评估了洗手液中的抗菌剂通过手口暴露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为解开谜团提供了参考。
胡博元介绍,洗手液中的三氯生曾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广谱*菌剂,有着广泛应用。“然而,有研究表明,三氯生具有扰乱生物体代谢的负面效应,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对于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三氯生影响,过量的三氯生可导致儿童内分泌失调,或者肥胖等疾病。”
胡博元所在的课题组,把人群分为成人(18岁以上)和儿童(18岁以下) 两组,进行疫情前后的模拟计算。在模拟中,假设疫情前每日使用洗手液约3-5次,疫情后每日使用洗手液约6-10次。
结果显示,使用免洗洗手液的中国儿童,有9.9%摄入三氯生超出安全阈值!文章还表明,手口接触是三氯生最重要的暴露途径。并且,使用需要水洗的洗手产品的人群,三氯生暴露量远低于使用免洗洗手产品的人群。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胡博元给大家提出了生活中使用洗手液的建议。
在新冠肺炎期间,手部消毒值得重视,但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因为摄入消毒剂,有可能导致健康风险。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有舔手的习惯,他们经手口暴露可能会摄入更多消毒剂,导致摄入风险更高;儿童未发育成熟,在相同的剂量下,相比成年人,面临的危害更大,因此建议加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要减少儿童手口接触的行为,其次,尽可能使用需要水洗的洗手液,减少免洗液的使用。
除三氯生之外,洗手液中还可能含有其他的抗菌成分,如季铵盐、氯化物或其他非挥发性*菌成分,这些抗菌成分经手口途径接触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复合健康效应尚不清楚,同样需要加以关注。
胡博元本科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双学位,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加入美国国家超导回旋加速器实验室(NSCL)BECOLA组,参与了Ni稀有同位素的同位素位移的测量工作。2021年,胡博元选择回国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加入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江桂斌院士工作室,导师为傅建捷。
漫画由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