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过,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面对低温,养蜂人就担心蜂群越冬的问题。没有经验的养蜂新人们就担心越冬蜂群会不会冻死,应不应该保暖?在什么样的温度下才需要保暖?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件事儿。那还是08年那场大雪灾的时候,我们湖北近一个月持续下雪,气温达到零下10度左右。我的蜂群一直是在室外越冬,这一年由于刚入冬时气候偏暖,我还把一些蜂箱搬到墙角阴凉处。等到下雪时墙角的旋风卷来的雪多,经常把蜂箱埋起来了。蜂箱不便再挪动,也只能等雪停了再清理积雪。我自认为蜂群比较强盛,里面的蜜糖充足,在室外应该没有问题,就没有再多管理蜂群。
等到一个多月后,天气终于放晴了,长时间没有出巢排泄的蜜蜂就在中午暖和时纷纷出巢排泄。这时地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气温还是很低的。刚刚出来的太阳不久又被云遮住,那些还在外面飞行的蜜蜂就被冻僵跌落在地上,只一会儿的功夫,地上就落满了冻僵的蜜蜂。我虽然看着心疼,但也没办法。见到大量冻僵的蜜蜂,我就想捡起来用蜂尸作药方。就捡了一大盘子蜜蜂,用水冲洗干净,放在篮子里晾干水分。可是气温太低,等我去收蜜蜂的时候,篮子里蜜蜂身上的水冻成了冰渣,不可能真正晾干水分了。我就想在洁净的锅里用小火焙干水分,等到晚饭后用灶火里的余热就可以了。等到傍晚6:00以后,我洗净蜜蜂后5个小时左右,用锅中的余热烤干蜜蜂。我把蜜蜂倒入锅中不久,忽然发现锅中有蜜蜂飞起来。仔细观察,这些受热的蜜蜂很多都活过来了。这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在雪地里冻了那么久,被水洗过,冻成冰渣的蜜蜂并没有死去。但还来不及解救,刚活过来的蜜蜂又被烤死了。
从这件事情我就明白了:蜜蜂是昆虫在低温下,身体机能和细胞不容易受到损伤,只要回暖就能活过来。蜜蜂容易冻僵,但不容易冻死。
昆虫看起来虽然柔弱,但耐受力要比哺乳动物强,昆虫的耐寒能力是人无法想象的。在自然界中,天寒地冻的地方昆虫也能活过来,蜜蜂也是昆虫也能在野外越冬。人在低于0℃时就容易发生冻伤,低温下细胞会受损不能恢复,但许多昆虫冻成冰也不至于死去,只要回暖就会恢复正常。虽然蜜蜂比起某些昆虫来抗寒能力并不强,但也绝不至于一冻就死的。既然能在冰渣中都能活过来,零下几度的低温是绝不可能会冻死的。
蜜蜂选择群居的社会性生活方式,团体合作更能应对自然变化。蜜蜂耐受低温的能力并不是很强,但蜜蜂的本领一般昆虫也是不能相比的。蜜蜂辛勤劳动会储存足够的越冬蜜糖,在整个冬天可以不用外出采集。吃足蜜糖的工蜂可以随意升高体温,有调控蜂巢温度的能力。越冬蜂群聚集在一起,能减少热量散发,一起应对低温。只要蜂巢温度低了就会一起升高体温使温度上升,让蜂群能保持正常的活动,正常的吃蜜糖。
蜜蜂聚集结团越冬,吃足蜜糖后能随意升高体温调控蜂巢温度。在蜜糖足够蜂数足够的情况下,不会使蜂巢温度过低。只要不是极寒的天气,越冬蜂群冻死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为什么越冬适宜的温度只能在5~0℃,在低于零下5℃弱小的蜂群就要保暖呢?这样的低温不会让蜜蜂 冻死,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死亡的呢?首先我们要清楚,蜜蜂越冬的方式并不是真正的冬眠。蜜蜂在越冬期间还必须要吃蜜糖维持体能,还需要能活动去吃蜜糖。在气温低于5℃时不会冻死蜜蜂,但会让蜜蜂冻僵不能活动。如果蜜蜂长期处于冻僵的状态,就无法正常的获取蜜糖吃,身体机能就会无法维持,就会衰竭死亡。
低温不会造成蜜蜂马上死亡,但会让蜜蜂冻僵,无法正常吃蜜糖维持体能。越冬蜂群低温下死去,低温是诱因,不能吃到蜜糖被饿死才是直接原因。
正是因为蜜蜂在越冬期间必须要保持活动的状态,避免冻僵,越冬蜂团就要维持12~20℃的基本温度。越冬蜂团的蜜蜂会不断内外调动,使每只蜜蜂都能维持基本的体温,能正常地吃到蜜糖,这样才能顺利越冬。在气温过低的情况下能够让越冬蜂团维持12~20℃的基本温度是不容易的事情,每一个蜂群能应对的低温是有限的。面积强盛的蜂群蜂多力量大,容易维持,零下10度左右的低温也不怕,而弱小的蜂群,零下几度的低温就难以应对了。
明白了低温下蜜蜂吃不到蜜糖饿死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就能明白,短期的低温越冬蜂群是不怕的。蜜蜂正常吃到蜜糖以后,在减少活动的情况下,三五天不吃也不至于饿死。越冬蜂群如果低温不能造成正常的吃蜜糖,在三五天内也没有关系。
越冬蜂群害怕的是长期的低温,长期不能维持基本蜂巢温度,不能正常活动吃蜜糖对蜂群就会造成伤害。只要三五天内有吃到蜜糖的机会,越冬蜂群就不会被冻死饿死。
而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天平均气温也只在0℃左右,晚上会冷一些,白天还是容易达到10℃左右的。只要是三五脾以上的密集强盛蜂群,在零下几度的室外能顺利越冬,短暂的零下十几度的气温,蜂群也能度过的。只有那些两三脾的弱小蜂群,才需要考虑适当保暖。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越冬蜂群是不容易冻死的,饿死才是主要原因。一定要给越冬蜂群留足蜜糖,要有足够的蜂数维持基本蜂巢温度,能正常的吃到蜜糖。短暂的低温蜂群并不怕,怕的是长期低温使蜜蜂不能顺利吃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