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手足口病
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7-10天。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大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3
手足口病
是怎么传播的?
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和接触传播,部分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患者的黏膜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接触由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奶瓶、衣物等日常用具等均可感染。
易感人群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4
托幼机构/学校需要做到的
预防控制措施有?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