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菌盖扁半球形,紫红色至红褐色,不粘,上密覆丛毛组成的覆瓦状鳞片。菌肉白色,伤时变蓝色,后水渍状灰白色,无味道。
习性:单生至散生或丛生于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地上,或长于红周树根或马尾松的活树干上或腐木上。
毒性:有毒。
毒蘑菇中毒后有哪些症状?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性皮炎型等5个类型。
1、胃肠类型
潜伏期一般半小时至6小时,多数在食后2小时左右发病,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发热。该型病程较短,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2、神经精神型
表现复杂多样,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6小时,表现为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重症患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狂笑、动作不稳等。中毒病程为1-2天,死亡率低。
3、溶血型
潜伏期6-12小时,最长可达2天。最初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发病3-4天后皮肤变黄,肝脾肿大,肝区疼痛。少数出现血红蛋白尿。病程一般2-6天,死亡率不高。
4、脏器损害型
最为严重,病情凶险,抢救若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病人的潜伏期一般为10-24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出现休克、昏迷、抽风,全身出血、呼吸衰竭,在短时间内死亡。病人在病程中有的会出现假愈期,导致误诊误治,如经过积极治疗,可痊愈。
5、日光皮炎型
潜伏期24小时左右,在手指、脚趾、上肢和面部出现皮疹,甚至疼痛、肿胀。
中毒后怎么自救?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消费者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同时还应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餐饮单位一旦发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还有别忘了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再次提醒
不要采吃野生蘑菇
也不要购买、制作和食用
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