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诉你,幼儿在语言启蒙时,大概有1-5%的孩子出现口吃,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扯淡,为什么平时看不到那么多口吃孩子出现?因为几乎 80 %的口吃儿童在8- 16岁时自发地恢复正常了。
那么剩下的20%的口吃孩子怎么办?
有位妈妈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宝宝很爱说话,小嘴吧噼里啪啦的说个不停,但是总会磕磕巴巴,好像脑子里想法太多,总是没法流利表达,一说就卡,一卡就急得张牙舞爪,今天带宝宝去游乐场了,被别的小朋友嘲笑了,我们玩了一会儿,就提前回来了,心情很不好……
宝宝口吃的毛病,在2岁半的时候就有了。现在最担心上幼儿园了,总担心被其他小朋友模仿,问过其他家长,别人家的小朋友也有过一段口吃的经历,但是很快就恢复正常了,是不是我的宝宝天生胆小,因为别人说口吃可能是吓出来的,所以平时什么事儿,都顺着孩子,不敢让孩子激动。
为什么有的孩子口吃毛病会自我康复?
2-3岁的宝宝,恰好处于语言启蒙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表达能力不足。而且说话时经常急于表达,缺少成熟的语言逻辑思维,甚至语法组织经常出现错误,有时候,既想快速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选择适当的词汇,这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
所以,宝宝表现出犹豫、吭哧、停顿和重复,都是一种本能反应。这时的口吃只是一种发育不足的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口吃,简称为“发育性口吃”。
发育性口吃解密?语言病理学认为:发育性口吃一般在5-6岁之前都能自愈,但是过了5-6岁后,语言发育已经成熟,已经完全有能力用语言流利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仍然“口吃”。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了,留给孩子的机会不多了,剩下的时间里,孩子的口吃很可能会成为顽固性口吃,很可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直到成年。
很奇怪,有的孩子似乎一直都没有遇到过发育性口吃的门槛,也有的孩子出现过发育性口吃,但很短的时间就消失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确实有些孩子语言天赋强大,也不排除父母在早期的幼儿抚养、教育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