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不少年纪大的人误认为出现腿脚发冷、无力、酸痛、麻痹等症状是由于年纪大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殊不知,这些病症可能是由下肢缺血导致的,延误诊治情况严重者可能会需要截肢。
【养生别忘养腿】
腿部保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热水泡脚 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
适度甩腿一侧手臂轻靠墙体,对侧的腿以胯部为轴轻轻甩动,5次后换另一条腿,早中晚三次,可以让受阻的微循环重新通畅起来。
搓揉腿肚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
干洗腿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重复10~20遍。
踮脚除疲劳将双脚并拢,提起脚跟,保持1~2秒钟,然后放松,为一次,每天连续做数10次,能有效而快速地减轻疲劳。
别光脚穿鞋尽量不要光脚穿鞋,双足在鞋内无法得到固定,走路时会有更多重量分给双腿,增加关节磨损。
健康知多点——怎么按摩缓解腿疼
弯腰捏腿。取站位或坐位,两腿伸直,慢慢向前弯腰,同时用双手捏大腿和小腿前面的肌肉,捏到尽可能低,最好到足背处,反复5~10次。弯腰时,头要昂起。
【小心下肢缺血可不是小问题】
金羊网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下肢缺血,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感觉麻痹,严重者甚至出现下肢疼痛和肢体坏死,需要及时到有血管外科专科的医院进行诊治。《今日早报》介绍,下肢缺血按症状轻重程度可分为三期,一期时,下肢会感觉到发冷、发麻,主要是冬天比较明显;二期时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病人每走一段距离,小腿就会酸胀,稍微休息一会儿可恢复;到三期时则会出现缺血性疼痛,严重起来连普通的止痛药都无法克制。
当出现下肢缺血的症状时,老年人可能会采用泡脚的方式去缓解,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加重病情。北方网采访了第四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一东,他介绍,当下肢出现缺血,血液供应就会变少,一旦外界增加温度,氧消耗会更多,温度越高,氧消耗就越大。下肢缺血者的神经末梢都不敏感,尤其是对于温度的感觉,不到普通人的三分之一。如果水温很烫,常人泡脚进去,觉得烫会立刻拿出来,但是对于下肢缺血者来讲,可能感觉不到这种温度,就容易造成烫伤。一旦发生烫伤就会导致破溃,会加速下肢缺血造成坏死。
人民健康网建议,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脚部汗毛、按压脚趾、感受脚部温度以及摸足背动脉来检测是否出现下肢缺血。下肢缺血早期,脚部汗毛会出现脱落。正常情况下,用手指按一下脚趾,脚趾按压部位马上由白变红,如果患者有下肢缺血的症状,脚趾按压部位则需要经过几秒后才能恢复。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感受足背动脉的跳动强度,与上肢脉搏或者对侧足背动脉的跳动相比较,若是波动相对较弱,也表明腿部血管狭窄或者堵塞。
如果下肢缺血症状严重,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接受治疗,切不可放任不管,延误病情。
【老寒腿是被冻出来的?】
老寒腿,医学上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症。每逢天阴下雨或气候转凉,关节疼痛就会加重。中老年人为老寒腿的主要患病人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老寒腿的队伍中。
大多数人认为,老寒腿是被冻出来的,其实,寒冷并非导致关节炎的原因,关节软骨老化与磨损才是真正的原因。很多人之所以误以为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可能与关节炎患者往往遇冷就会感到疼痛加重有关。
老寒腿的病人腿部特别怕冷,有的人甚至常年戴护膝,但长时间使用护膝,膝盖会更易受伤。医生不建议用这种方式来为膝部保暖。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张荣凯副主任医师介绍,护膝多有弹性,会仅仅包裹在膝盖周围,在起到保暖作用的同时也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如果膝关节刚刚出问题,短时间戴护膝,这种支撑和保护,是有助于康复的。但是如果长时间戴护膝,就会造成对膝关节的过度保护。
张荣凯解释,我们的膝盖不仅仅是由骨头和软骨组成,还包括相关的韧带和肌肉。长时间过度保护,就会造成关节相关韧带和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肌肉、韧带力量下降,那么关节的稳定性也随之下降。关节变得不稳,更易受损,比如说会增大软骨磨损、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的风险。
因此,那些受冷之后感到关节疼痛的人,可能已经中招了,不仅要注意保暖,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老寒腿,需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体重,避免膝关节负担过重。
2.日常生活中勿劳累过度,注意科学运动方式,避免关节受创。
3.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多做腿和腰部的活动,以加强血液循环。坚持有氧运动,例如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
4.注意腿部保暖,避免腿部直接被冷风吹。
综合自人民网-健康时报、人民网-科普中国、人民网-生命时报、健康报网、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