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鼠疫,便令人胆寒。公元6世纪,由地中海地区开始扩展,在医学史上有“游西第安那瘟疫”之称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就造成了近亿人的死亡;14世纪开始,当时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爆发,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辗转流行到17世纪,死亡人数难以估量;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天津、北京京畿腹地爆发的“肺鼠疫”更是酿成了“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的惨况,也为明朝灭亡埋下了引线。
总的估算,鼠疫在世界史上已夺走3亿多人的生命,远远超过全球历次战争死亡人口的总和。
冬季的哈尔滨,疫区中心
110年前,我国东北曾爆发鼠疫,从1910年10月末持续到1911年4月中旬,死亡6万余人。这场瘟疫是如何引发的?最终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如何发生】
在寒冷的地方,人们会想穿着动物的皮毛取暖,一件貂皮大衣让很多人梦寐以求。于是,当貂皮供不应求时,有人发现,旱獭皮经过染色后很像昂贵的黑貂皮,所以,捕*、售卖旱獭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当时并无养殖技术,每一张皮都来自野外捕*。由于待遇不错,一些逃荒到东北的苦力,尽管没有捕猎经验,还是源源不断地加入到猎獭的队伍中去。
他们中的很多人对鼠疫闻所未闻,见到旱獭就捕,遇到行动退缓的生病旱獭,还庆幸自己运气好。其实,旱獭就是土拨鼠,而病旱獭是因为感染了鼠疫后,被同类驱逐出来的。
很快,捕食过病旱獭的人,就出现了感染鼠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