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时候,关于槟榔有两个热门的话题,一个是槟榔“被禁止做电视广告”,另一个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级致癌物”。
当时我们也写了一篇科普的文章,来客观讲述槟榔的致癌问题。
距离2018年,已经过去2年了。日常食用的槟榔是否有很强的致癌性,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很权威的学术说法。而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级致癌物的槟榔,只不过是“鲜槟榔”,并不是加工后的槟榔干。两者之间的确有一定的区别。
从2018年开始,甚至更早,槟榔就一直陷入了负面新闻中。后来,逐渐有了“致癌水果”之称。对“槟榔的致癌性”,各方也是众说纷纭。有学术机构认为,槟榔有致癌性,很容易导致口腔癌,而且列举了很多医学上的实例;但反对方则认为,鲜槟榔可能含有少量的致癌物质,但加工后的槟榔则可以正常的食用,不会产生致癌问题。
两者争论至今,尚没有分出胜负。
在负面新闻中,槟榔产业依旧在向前发展。
我国槟榔生产99%以上的产量都来自海南省。海南省槟榔总产量从2017年的25万吨上升到了2019年的80多万吨,产量翻了3倍多。可见,学术争论归争论,这根本没有影响槟榔产业的发展。整体上,槟榔产业还是在向前继续发展的。
我国食用槟榔最多的省份,也就是湖南省份。从消费市场范围上来看,槟榔的消费地域性比较强,至少在我国北方地区,食用槟榔的人是极少数的。槟榔至今依然是一个小众的水果。
“槟榔致癌”的言论出来后,一些奇怪的“洗白”言论,也跟着都冒出来了。从学术上来看,目前科学已经是证明了,鲜果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素、生物碱,具有细胞毒性,会危害身体健康,诱发口腔癌。
这是学术界比较公认的一个认知,硬去给槟榔洗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有些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的目的,给槟榔硬性“洗白”,直接把“槟榔致癌的文章”统统归类为“谣言”,这种说法实在是不知何意。
另外,也有些人听风就是雨,可以夸大槟榔的“毒性”,把槟榔与砒霜混为一谈,这种说法又是在危言耸听,博人眼球而已。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鲜果槟榔中含有致癌物质,是科学已经证明的事实。这个何必去硬性去洗白呢?
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太多了。酒精也致癌,也没有见酒类生产商站出来天天反对“酒精致癌”的说法呀?
有些从事槟榔产业的人的确是玻璃心,硬生生地给槟榔去洗白,但还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结果导致槟榔的问题反而更加被“放大”了,引起了一些认识上的混乱。
槟榔产业的最大问题,不在于它含不含致癌物,而在于它的成瘾性引发的过量食用问题。
不仅仅是槟榔,很多水果多吃了都会危害健康,哪怕是大樱桃一天吃10斤,也对健康不利。槟榔同样是这个道理,有些人过量地咀嚼槟榔,必然会引发健康问题。
这才是槟榔产业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一听说含致癌物就说别人说得都是谣言。解决槟榔的咀嚼成瘾性,才能让槟榔产业更好地发展。
把一些科学言论归于“造谣”实在不是什么英明之举。
另外,换个角度,有人认为加工槟榔能减少鲜槟榔中的致癌物,那完全可以提高加工技术,进一步减少槟榔中的致癌物,这种做法不是一个积极的探索么?
一些槟榔加工企业对于自身没什么要求,对于别人的说法反而要求很多。这种方法能解决槟榔产业实际的负面问题么?
不能!
给槟榔“洗白”基本上找不到什么直接的科学依据,总不能逼着科学家去证明咀嚼槟榔能“抗癌”吧?
我们经常听说,喝茶喝多了不好,吃糖吃多了不好,吃盐吃多了也不好等等,这些只要你去找,都能找到科学依据,科学还能证明,喝水喝多了,还能撑死呢!
关键还是在于量。
如果硬是要给槟榔去洗白的话,缺的也不是什么科学依据,而是角度问题。
要好好地解决“过量食用槟榔”的问题,倡导消费者合理的咀嚼槟榔,消费者更健康了,槟榔产业才能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