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大便三次,一个月后居然查出了肠癌?
56岁的王先生是广东潮汕人,大概半年前,一向便秘的他开始频频闹肚子,一天跑好几趟厕所,拉出带黏液的血便,平均下来一天要拉三次左右。
仗着自己身强体健,一开始王先生也以为自己就是吃坏肚子而已,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后来肚子又痛又胀,才到医院就诊。最终经肠镜检查确诊了肠癌,好在病情不算太晚,经过保肛手术后,王先生顺利出院。
没想到一个小症状背后竟然隐藏着致命的癌症,其实像王先生这样的中老年人,进入50岁后,就应该多注意自己身上的异常表现。
一、50岁后是肠癌的爆发期肠道其实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虽然肠道位于人体内部,但70%的免疫细胞都位于肠粘膜上,所以肠道免疫对抵御外界细菌、病毒,以及维护肠内环境稳定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胃肠道等消化器官一般在50岁左右就会开始衰老,胃肠蠕动能力大大降低,这也是很多中老年人容易消化不良和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
肠道疾病非常常见,而结直肠癌更是居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且逐年递增。一般来说,50岁以下发病的结直肠癌为早发型结直肠癌,超过50岁发病的为晚发型结直肠癌。我国大部分都是晚发型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为50—75岁。
二、忽然一天大便三次、三天大便一次,都应该注意提到肠胃异常,很多人会联想到便秘。对于便秘的定义一般为,每天排便1~2次都算是正常的,如果每周排便少于三次,则可能属于便秘。
排便次数忽然改变是肠癌的首发症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当肿瘤刺激肠道,肠道蠕动的频率就会被打乱,患者在短期内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一天可能会排4—5次大便,有时候蠕动变缓,好几天才拉一次,而且总有一种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一旦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且症状持续2—3个月,就要警惕是否肠癌引起的排便次数增多或是排便困难。
除了排便习惯改变,肠癌还可引起肠道这些异常:
1、黏液便
大便混有粘液或脓液,常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也有可能是肿瘤引起,一般会合并血便,大便为黑色或暗红色等。
2、血便
80%—90%肠癌患者有便血症状,大便呈暗红色,中晚期患者还可能在粪便中发现脱落的肿瘤组织。
3、大便变细
若肠道出现肿瘤,大便通路就会被肿瘤所占据,当粪便通过时,就会被肿瘤挤压,大便形状就会变得又细又扁。
发现肠道异常怀疑肠癌应该做什么检查?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胃肠外科吴晓滨医师介绍,肠癌早期发现方式其实很简单,通过大便潜血测试,以及结肠镜检查就可以早期发现大多数的肠癌潜伏。
三、预防肠癌,尽早改掉这些恶习肠癌的高发与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干系,想要预防肠癌发生,50岁后请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1、饮食过于油腻
多项研究发现,肠癌增加,与红肉、高蛋白、高脂肪摄入有关。饮食过于油腻,再加上运动量过少,就会导致肠胃蠕动减缓,容易引发便秘。而高脂肪食物还会促进胆汁酸分泌,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身体处于长期的刺激下,就会诱发结肠癌。
2、不控制体重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45岁到74岁肥胖率最高。这个年龄段,又是肠癌高发期。相关研究发现,脂肪堆积与结肠癌发病风险有着明显相关性。
3、久坐
越来越多人习惯久坐不动,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肠道蠕动减弱,不利于粪便排出。而粪便中的一些有害成分又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屏障功能低下。
3、盲目排毒
肠道菌群也会造成肠癌风险增加。研究发现,一些肠道菌群的失调,对导致胃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内出现慢性炎症,从而诱导细胞癌变。而盲目的排毒,则可能影响到肠道内环境,引起菌群失调,反而越排越“毒”。
肠癌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除了生活习惯,还与遗传等因素有关。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无法做到100%防癌,因此高危人群更应重视防癌筛查,通过有效检查手段,早期发现,阻断肠癌的发展通路。
参考资料:
[1]谢亦乐,房静远.早发型结直肠癌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11):783-786.
[2]【科普园地】诱发肠癌的3个坏习惯一定要改掉,记得定期做肠镜.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22-10-12
[3]中国恶性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结肠癌部分[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22,11(01):1-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