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去世的时候,按照我们当地习俗,嫁出去的姑娘要准备“猪羊祭”。小姑跟大姑姊妹俩准备了一个大猪头、四条肥猪腿、一只大肥羊,这些贡品一直摆到爷爷的棺材安葬。安葬完爷爷后,这些贡品都被带回家吃了,唯独那只大肥羊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在我们老家,当老人去世后,作女儿的为了表示孝心要给老人准备“猪羊祭”,当然这些肉是越大越肥越好。这样老人到了那边,“就不愁吃喝了,路上不担心会饿着。”所以,小姑和大姑两姊妹,就买了一个大猪头、四条大猪腿,还有一只大肥羊,让爷爷“在路上不挨饿,走得安心”。
买回来的这些肉都是生的,从灵堂搭起来后就一直摆在棺材前面,幸好,那时天气不太热,这些肉能一直摆在那儿不担心坏掉。安葬爷爷的那天,这些肉连同那只羊都一起去了墓地,结束之后,这些肉就被带了回来做成了大餐。唯独留下了那只羊。
我妈把羊牵回了家,打算养起来,我觉得纳闷,为什么这只羊没跟着那些猪肉一起做成菜呢?我妈说,以前的习俗是人埋葬结束后,这些祭拜用的猪羊肉都要拿出来招待来宾,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而且很多人更愿意买活羊来祭奠,所以就只用猪肉招待宾客,羊可以养起来等再长大点或者年底的时候*掉,兄弟姐妹再平均分一下。
原来是这样呢,看来好多习俗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但我觉得这种变化更理性、也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
其实,不仅是在安葬逝者的时候我们会带上贡品,平常比如清明节、或者其他时候我们去祭拜亲人时都会带上贡品,而且会根据节日的重大与否,选择的贡品也会有所不同。那很多人就不免觉得好奇了,为什么在上坟时要带上贡品呢?如果认真分析的话,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
一、传统的丧葬习俗。自古以来,人们在缅怀逝者时都会带上一些贡品,只是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可能人们的贡品会有差别。传统的丧葬习俗,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习俗才促成了我们文化的丰富和绚烂多彩。
扫墓时携带贡品,体现的也是每个地区在祭奠先人时的风俗习惯,我们应当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