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全球宣传主题是“终结不平等,终结艾滋病,终结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艾滋病毒仍然是影响全世界数百万人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几十年来世界防控取得了重大进展,但2020年的重要全球目标没有实现。现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正在加剧不平等和服务中断,使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生活更具挑战性。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HIV主要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在村介绍,其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包括异性和同性传播)、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应用血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等)和母婴传播。从感染HIV到血中能测出抗体这段时间叫“窗口期”。每个人的窗口期长短不一,一般是2~3个月,但也可以长达12个月。在窗口期内化验抗体阴性或者不确定,这时可以化验HIV病毒载量诊断。
“诊断HIV感染不能依靠症状,必须化验抗体或者病毒载量才能诊断。先进行初筛试验,阳性后进一步做确证试验或者化验HIV病毒载量才能确诊感染。”李在村说,HIV感染后分为三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发病期)。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无症状期一般5~8年,然后进入艾滋病期。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需要3~4种药物联合(俗称“鸡尾酒治疗”),需终身用药。以前主张CD4细胞(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计数降低到一定水平才开始抗病毒治疗,现在的理论主张早治疗,也就是不管CD4细胞计数多高都建议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长期不发病,对预期寿命影响很小。
“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也没有成功的疫苗。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远离毒品至关重要。女性要进行孕前孕后筛查,避免母婴传播。”李在村提醒。
艾滋病毒:我没那么厉害
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流言一直层出不穷,从针扎路人传艾滋,到蚊子叮咬传艾滋、血洒烧烤传艾滋等。艾滋病真的这么可怕吗?它到底是怎么传播的?
“其实,无论是艾滋病、新冠肺炎、还是普通的感冒,传播时都得遵循同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有一定量的具备传染性的活病原体,进入人体内,才能让人患上疾病。反之,如果进入身体的病原体数量不足、活性不够,那么人就不会得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研究员金东介绍,对艾滋病毒来说,在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母乳中浓度才足够高,具有传染性。因此,日常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接触,比如共事、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不会导致感染。
不少人觉得既然艾滋病毒能够通过血液传播,是不是“沾血”就能传染艾滋病,比如扎针、蚊子叮咬、血液洒在食物上等?“虽然艾滋病臭名昭著,但它本身传播起来效率并不高,而且艾滋病毒非常脆弱,只要离开了血液和体液,很快就会失去感染性,再也没法传染其他人。根据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资料,艾滋病毒感染者血液和体液,如果已经干燥,传播给其他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艾滋病毒非常怕热,都不用开水烫,75℃下只要5分钟就会失活。”金东一一辟谣说——
关于“扎针”,由于针头非常细小,能带上的血液很少,其中携带的艾滋病毒更是极其有限,而且少量血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干燥凝固,这种情况下,感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些人可能听说有瘾君子共用针头,导致感染艾滋病毒,那是因为共用针头注射时感染者的血液直接进了血管,跟拿针扎一下是两回事。
关于蚊虫叮咬,一方面蚊子吸血的量很少,另一方面,蚊子的习性是吃到嘴的血液绝不会吐出来。艾滋病毒没有这功能,它只能通过血液,而疟疾、登革热这样的疾病是可以通过蚊子的唾液传播的。
关于血洒食物,因艾滋病毒非常不耐热,而我们烹调食物随便就是一二百摄氏度的高温,艾滋病毒早就失去了活性。如果撒凉菜上,撒得血足够多,病毒也没被葱姜蒜酱油醋泡死太多,吃的人也碰巧嘴里、消化道里都是见了血的伤口,那么还是有一丁点可能性感染的,但这种属于极端案例。
艾滋病预防为重
“如果担心自己感染艾滋病毒,比如有过高危性行为(如没有使用避孕套),或有过其他可疑的暴露、接触,要采取一些手段保护自己。”金东介绍,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比如当地疾控中心),申请阻断药物。阻断药物能够阻止艾滋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如果服药及时,是能够避免感染艾滋病毒的。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如怀疑自己有被感染的风险,请尽快联系当地疾控机构,阻断药物服用越早成功率越高,高危行为后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72小时内服用都有效。至于艾滋病毒检测,由于一开始艾滋病毒量少测不出来,通常要2~3周的窗口期过了,才能确定是否真的感染,所以不如早点行动起来做阻断。
“另外,还应防止‘艾滋病恐惧症’的发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安提醒,艾滋病恐惧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疾病,它包括多种相关心理疾病,具体有:恐怖症,有些人对艾滋病的发病与结局有一些了解,经常过分担心自己会由于不慎染上这种不治之症,因此避免一切可能被感染的机会;疑病症,有些人过度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身体稍有不适,也会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可能已经感染了艾滋病,到处看专家,整日奔波在各大医院及检验机构之间;强迫症,有些人认为自己随时有可能被传染艾滋病,因此反复洗手,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焦虑症,有些人由于经常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会出现长时间的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有时会突然产生莫名的紧张恐惧,感到大难临头;抑郁症,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对外界丧失兴趣、不想说话、不想活动、产生自*观念。
“对于这些临床情况,我们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普及,让每个检测者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并且教育患者要相信科学与事实,不盲目听信他人。当发现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时积极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我们从临床实践上感觉到艾滋病与心理临床的脱节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很多艾滋病相关病态心理疾患需要长期系统的药物治疗,而不是反复化验、咨询。”刘安说,如果还不能自拔,则建议去找心理医生,这种恐惧不能通过反复检测或咨询而减轻,应该找专业心理精神病专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