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编 导 读
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若通降失常则病起,易出现胃痛。胃痛虽有寒热虚实之分,治疗也有温清消补之别,但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如何通降?董建华教授的通降十法你听说过吗?小编带你一起了解一下吧~
1.理气通降
此法适用于胃脘作胀,时轻时重的患者。以气滞为主,其中夹食、夹温、夹痰间或有之,治宜理气通降。以香苏饮加减主之,加入一些通降行气之品,如枳壳、大腹皮、香橼皮、佛手等。本方以紫苏梗、香附、橘皮为君药,紫苏梗入胃,行气宽中,治中焦、脾虚气滞所致胀满、呕吐;香附入肝,疏肝解郁、理气调中,治胸脘胀满作痛效果良好;橘皮理气健脾化温,为脾胃宣通疏利的要药。配枳壳以破气除痞,消积宽中,能治胃脘胀满,通大小便;佐大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橼皮、佛手二药具有宽胸除胀止痛之功。以上诸药配合,可以加强行气、和胃、通降、疏肝、止痛的作用。气机通降则胃气运行自然正常,胃之胀痛感也就消失了。
2.化瘀通络
此法适用于瘀血阻滞之胃痛。“久病入络”,这是叶天士的观点,胃痛日久,也可入络,以针刺样痛为主,痛处固定,夜间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当以化瘀通络止痛为治。气滞与血瘀常常互为病因,病在气者,董老常用自拟金延香附汤治之,药用金铃子、延胡索、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等。金铃子行气中之血滞;延胡索行血中之气滞;香附入肝理气解郁止痛。三药既能活血止痛,又能理气宽中。陈皮理气健脾化湿;配大腹皮与枳壳二味取其下气除胀消积,通利大小肠。瘀久入络的瘀血重证,常以自拟猥皮香虫汤进行治疗,本方以炙刺猬皮、炒九香虫为君药,炙刺猬皮入胃经,化瘀止痛,九香虫理气止痛,两药合用有祛瘀血,通滞气,止痛止血之功。再配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乳香、没药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品,加强疗效。
3.通腑泄热
此法适用于胃中积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者。治以通腑泄热,给火热之邪以出路。常用药为:酒川军、黄连、黄芩、枳壳、瓜蒌、大腹皮、香橼皮、佛手等。气热口渴,大便不结者,去酒川军,加生石膏、知母;阴伤合增液汤。
4.降胃导滞
此法适用于胃失通降,胆汁上泛,湿热蕴结,食积阻滞,症见胃脘堵闷、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腻。本证是胃失通降所致胆汁上泛,降胃才是治本。治宜降胃导滞,常用紫苏梗、荷梗、香附、陈皮、莱菔子、大腹皮、槟榔、焦三仙、连翘、半枝莲等。紫苏梗、荷梗通气宽胸和胃,香附疏肝胆之气,陈皮理气化湿健脾,大腹皮、槟榔下气利水,莱菔子、焦三仙消积除胀,半枝莲、连翘取其苦寒之性折其邪热。湿重者加半夏,热重加黄连,痰热加全瓜蒌,便秘加酒川军,兼瘀血加失笑散。
5.滋阴通降
此法适用于胃阴不足,症见隐隐灼痛,口干纳少便干,舌红少苔。治疗本证不能纯以滋阴补津之品,恐其滋腻碍胃,当以甘凉濡润,佐以行气化滞之品最为灵验。常用自拟加减益胃汤,方中沙参、石斛可治阴液耗伤或久病胃阴亏损。丹参、白芍和血柔肝;乌梅、甘草酸甘生津;金铃子、香附行气活血,疏肝止痛。
6.辛甘通阳
此法适用于脾胃阳虚,症见胃痛喜暖喜按,饥时痛甚,得食痛缓,舌暗苔薄,脉细弦或沉弦。此证用甘以补其虚,温以暖其寒,和营而缓其急。治宜辛甘通阳,培土泄木为重点。常以自拟加味黄芪建中汤为主,方中饴糖、桂枝取其辛甘化阳之义,补中缓急散寒;黄芪大补中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姜枣调和营卫。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用金铃子、元胡行气活血止痛,陈皮理气和胃,以防滋补之品碍胃。诸药合用,使脾胃阴阳平调,营卫协和,气血通畅,脾运胃健。
7.升清降浊
此法适用于中气下陷,症见体弱纳少,食则不运,腹胀如坠,病久不愈,此乃虚中夹滞,单用补益升提或单用疏理之品均不能奏效满意。故应脾胃同治,升降并调。若腹胀便稀,以升清为主;腹胀便干,以降浊为主。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酒当归、升麻、柴胡、大腹皮、枳壳。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升麻、柴胡助黄芪升阳举陷,另柴胡合大腹皮、枳壳疏肝理气宽中以消胀,酒当归以养血活血。诸药合用使中气得升,胀满得消,清升浊降。
8.辛开苦降
此法适用于寒热错杂,症见胃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舌红苔黄,此为上热下寒之证。治宜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升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加入吴茱萸、枳壳、砂仁、陈皮等疏肝理气和胃之品。虚象不显者去党参,肠鸣便稀加白术、扁豆,反酸加乌贼骨、瓦楞子,痰热者合小陷胸汤。
9.平肝降逆
此法适用于肝胃不和,痰浊内阻,胃气上逆,症见嗳气频作或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苔腻。此证因肝气不疏,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胃脘痞闷胀满,此乃本虚标实之证。治以疏肝降逆,益气和胃化痰。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加入大黄以通腑开闭来助降逆,香附、紫苏梗以疏肝理气和胃来调和肝胃。诸药使胃虚得补,肝气得疏,痰浊得涤,气逆得降。
10.散寒通阳
此法适用于寒邪犯胃,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暖喜按,苔薄白。素有胃病,复感寒邪,最多此证。此非虚寒,而为实证,治当温散宣通。方用良附丸,药用高良姜、香附、吴茱萸、紫苏梗、荜澄茄、陈皮、生姜、砂仁等。吴茱萸、荜澄茄、生姜温里散寒止痛,紫苏梗、陈皮、砂仁理气和胃。若寒食交阻,酌加焦三仙;化热者加黄连,或改用辛开苦降法。
慢性胃炎常见,掌握治法很关键,希望这十法能对您有所帮助。
慢性胃炎证型颇多,每一证型该如何遣方用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中都有解答。
《 慢性胃炎百家百方 》
本书分为上、下篇两部分。上篇概说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为主要内容,介绍了慢性胃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防治方法、古今名家治疗慢性胃炎的要领和心得体会等。下篇百家验方选取古今医家治疗慢性胃炎的验方,从来源、组成、功效主治、验案及按语等不同方面对验方详加阐释,有利于读者全面理解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慢性胃炎百家百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袁红霞 杨幼新 杜昕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