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看图诊断,快来自测!
撰文丨唐教清
诊断难度:⭐⭐⭐
病例简介
患儿男,9岁,颈部鳞屑性皮损2年,看上去脏脏的。患儿回溯称皮疹是在参加户外夏令营后开始的,出汗后更严重并有轻微的灼热感。
家族中祖父患有银屑病,其他家庭成员没有类似皮疹。先后外用曲安奈德软膏、氟轻松油和润肤剂,均未见改善。
皮肤科检查:颈部边界清晰的红色薄斑块,其上有粗糙的棕色鳞屑(图1、2)。
图1. 临床表现(引自参考文献)
图2. 临床表现(引自参考文献)
组织病理:表皮银屑病样增生,伴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真皮有稀疏的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炎症,因保留有透明角膜颗粒,角化不全显得很明显(图3)。
图3. 组织病理(引自参考文献)
Q: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
A. 反向银屑病
B. 特应性皮炎“脏颈征”
C. 颗粒状角化不全
D. Terra firma-fome皮病
本期答案
参考文献:
Madu P, Hau JT, Langevin K. Persistent Neck Rash in a 9‐Year‐Old Child. Pediatric Dermatology. 2016, 6(33): 665-66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de.12962
(左右滑动查看答案)
诊断和分析:C. 颗粒状角化不全(Granular parakeratosis)
颗粒状角化不全由Northcutt等人在1991年首次描述,常伴瘙痒,常见于腋窝或其他间擦部位。有人提议颗粒状角化不全应作为一种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角化不全伴角质层透明角质颗粒残留)的描述性术语,而不是用于指代一种具体的皮肤病,但大多数作者似乎还是认为它是一种特异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表面丝聚合蛋白原转化为丝聚蛋白的过程中存在缺陷,导致角质透明颗粒滞留在角质层中。湿、热和摩擦等物理因素也有不利影响。
颗粒状角化不全表现为红色至棕色的角化过度性丘疹,可融合形成斑块,未经治疗时有希望自发消退。鉴别诊断包括接触性皮炎、反向银屑病、间擦疹、黑棘皮病、Darier病和Dowling-Degos病。
本例患者临床和病理均提示颗粒角化不良。治疗上,予外用0.05%维A酸凝胶,隔日1次(夜间使用),并保持局部干燥。3个月后随访时,情况有所改善,红斑和鳞屑减少。
本文审核:唐教清
责任编辑:香菜
医生站网页版上线啦????
无需下载便可浏览更多皮肤前沿资讯
????????????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