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能吃的杨树芽,为啥有人高价来农村收购?原来其中藏有猫腻
随着春风的吹拂,发芽最早的柳树已经开始冒出新芽,远远看上去圆滚滚的柳树就像是一个毛茸茸的绿球。柳芽被誉为早春第一鲜,是备受喜爱的树上野菜,柳芽采摘要选择不老也不嫩的时候,过嫩的柳芽用手一泡就会变散、没有嚼头,长得过老又会变成纤维化严重口感全无。
柳芽生长不久之后杨树开始登场,也开始着急地冒出颜色发红的杨树芽,跟柳芽相比,杨树芽是不能食用的,虽然嫩杨树叶也是一道美味食材,但杨树芽却并不能食用,杨树能够吃的是绽放之后不久的嫩杨树叶,采摘之后用水煮去苦味之后就能够食用。曾经一度杨树叶还被专门制作成为罐头,跟柳芽一样都是味道鲜嫩口感爽口的树上野菜。
杨树芽虽然不具备食用的作用,但在农村却经常有人前来收购杨树芽,有的每年都会准时地前来,价格给得也不低,一斤杨树芽能够卖到三五块钱左右。杨树芽虽小但架不住数量多,杨树又是农村最多见的树木,所以只要有人前来收购杨树芽,就会让当地村民忙碌很久,有的甚至一家老少齐上阵,有的上树有的使用钩子把杨树枝往下钩。一天下来能够收获不少杨树芽。
对于这些收购杨树芽的商贩,村民也颇感纳闷,在自己的认知和印象之中,杨树芽这种寻常的树木发出的嫩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不能吃、也没有什么观赏和其他的价值,那么这些商贩收购杨树芽是做什么呢?每当村民对此感到疑惑的时候,这些商贩大都会神神秘秘地说:收购的杨树芽是用来制药的。
对于制药的说法,很多人感到确实可行,随着科技的发达,杨树芽或许真的能够制药使用。所以给的价格也很高就很容易理解了。直到后来杨树芽被央视报道了之后,在农村再也很难看到有人在收购杨树芽了,杨树芽为什么会被央视报道了呢?原来这些商贩从农村收购的杨树芽,根本就不是什么制药使用,而是专门为了造假,使用杨树芽来制造高价商品蜂胶使用。
蜂胶是一种纯天然的传统药物,在欧洲蜂胶的使用历史已经有二千多年之久,在我国由于中华蜜蜂不产蜂胶等原因,对于蜂胶的记载相对要少一些。蜂胶产量稀少也就很金贵,一窝蜜蜂一年生产的蜂胶也不过是二三两左右。由于产量少营养价值高,所以蜂胶也被誉为是“紫色黄金”的存在。由于这些年对于身体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蜂胶的价格也持续连年的走高。
蜂胶现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了蜂胶的功能与主治为:“补虚弱,化浊脂,止消渴;外用解毒消肿,收敛生肌。用于体虚早衰,高脂血症,消渴;外治皮肤皲裂,烧烫伤”。
在通常情况下,养殖的一只蜜蜂每次能采集树脂10~30毫克,一个蜂群虽然有几万只蜜蜂,但能去采集蜂胶的蜜蜂并没有几只。因此,一群蜜蜂一天只能生产蜂胶数量也非常的小,仅仅有0.2~1.2克,一年也只能生产100~500克左右蜂胶。虽然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养蜂大国,但年产原始蜂胶也只有300吨左右。受产量的制约,蜂胶自然成为了一种很珍贵的蜂产品,价格也令人咂舌。
由于蜂胶供不应求而且价格越来越高,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嗅到了商机,那就是采取其他方式来假冒制作蜂胶,在诸多的制假原材料之中经过筛选,冒不起眼的杨树芽就成为了制作蜂胶首选。杨树芽跟蜂胶虽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也具有一定的胶性,经过熬制之后再加上一些辅料的配置使用,能够制作出以假乱真的假冒蜂胶,这种植物胶质熬制成的假蜂胶,如果没有通过专业检测,是很难判断其真伪的。
在暴利的驱使下,采用杨树芽制作蜂胶也成为了一些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收购杨树芽经过加工熬制之后,就当做真的蜂胶来出售获取暴利,有消费者花了很多钱吃了很久的所谓的蜂胶之后,最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吃的根本不是蜂胶,而是杨树芽之后,智商一下子感到被严重的侮辱。
由于利润惊人,这也就出现了曾经一度,每年都有人前来农村收购杨树芽的原因。假蜂胶事件愈演愈烈直到后来被央视全面曝光。通过报道可以看到假蜂胶的产业链让人触目惊心,明明不能吃的杨树芽在经过不法之人制作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价格非常高的“天然蜂胶”。
被誉为紫色黄金的蜂胶主要由55%的树脂树香复合物、30%的蜂蜡、10%的芳香挥发油和5%的花粉以及蜜蜂本身混合组成的。数量稀少营养成分极高,再加上对于保健趋之若鹜的加持下,假冒蜂胶开始大量地充斥着市场,假蜂胶被报道之后,情况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不仅市场上假冒蜂胶产品变得越来越少,就连那些去农村收购杨树芽的也逐渐消失不见。
这几年确实很难再看到有人来农村收购杨树芽,但丝毫不能放松这方面的警惕。为了防止有人使用杨树芽制作假蜂胶,当看到有人收购杨树芽的时候,应该拿起电话举报。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