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不一定是贫血。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往往反映的是机体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患者血常规化验中仅有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其他化验指标正常,这时候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加强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即可。血小板分布偏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贫血、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恶性肿瘤等。
1、贫血: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大小不等、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等,患者可出现甲床、口唇、皮肤黏膜苍白、精神萎靡、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治疗时应积极寻找导致贫血的病因,去除诱因。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治疗;对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应遵医嘱补充叶酸制剂,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2;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例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采取雄激素,如丙酸睾丸素、达那唑等药物治疗;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导致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异常,从而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进而可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情况。治疗可遵医嘱应用抗炎药物治疗,例如头孢唑肟、甲硝唑、青霉素、氧氟沙星等;
3、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导致血小板抗体受损,可引起患者血清中的抗病毒抗体增多,从而导致血小板表面抗体增多,进而可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情况。此种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4、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表现为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但需要结合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否则无临床意义,也无需特殊处理;
5、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患者经历了化疗、放疗等治疗,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即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情况。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应用放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方法。
除此之外,电离辐射、血小板生成减少等均可导致血小板宽度偏低的情况出现。电离辐射导致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一般在远离辐射后可自行缓解。如果是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应积极查找诱因,对因治疗,必要时可输入血小板进行支持治疗。贫血是指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总容量低于正常值,而红细胞总容量的测定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有关,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并无直接关联。因此,不能仅通过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这一项指标来判断是否为贫血。
还有不明白的吗?血液病患者少走弯路,更多血液病用药、治疗、饮食、护理等问题,都可添加微信公众号【陕西省血液病医院】了解更多,或者关注头条号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