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冬病夏治时。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中医药的特色疗法。它其实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对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症状容易加重的疾病(“冬病”),选择在炎热的夏季之时,通过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治疗(“夏治”)。
从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节,此时借助夏季阳气旺盛之力加上穴位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可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冬病”的发生或减轻“冬病”的病情,预防、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
哪些情况可以“冬病夏治”?当前,呼吸内科、内分泌科、风湿科、肿瘤科、皮肤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均开出冬病夏治项目,诊疗各具特色。
呼吸内科采取中医辨证论治法,将辛温、走窜、通经之药物制成药饼敷于特定穴位,配以特定的中药定向透皮技术及热疗技术进行治疗,起到疏经通络,温补阳气、补益脾肾、散寒驱邪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辅以耳穴治疗,作用于全身,以改善慢性咳喘病的临床证候。其适宜患有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间质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长期受呼吸道疾病困扰的患者。
儿科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针对肺系、脾系疾病给予不同处方用药。“肺系固本方”适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肺炎发作者、哮喘、支气管炎、咽炎、鼻炎、腺样体肿大等疾病。“脾系健脾方”适用于消化不良、厌食、营养不良、便秘、腹泻、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
内分泌科冬病夏治特色在于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以穴位敷贴为主要手段,以补益脾肾、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使人体在秋冬寒冷之时抗病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得到增强,从而减轻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
传统医学科秉承“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中医理念,整合刮痧疗法、艾灸疗法、拔火罐疗法、耳穴压丸、穴位贴敷、冷热湿敷、烫熨疗法、中药熏蒸疗法、中药定向透药疗法、中药涂擦、手指点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慢性疲劳人群、胃肠功能紊乱人群、慢性肺病人群、颈肩腰腿痛人群、宫寒瘀滞人群、失眠人群、脂肪肝人群、高血压人群等建有中医特色治疗方案。
皮肤科夏季敷贴针对特应性皮炎、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痛风等免疫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疣等感染性皮肤病。
针灸科“三伏针灸”疗法在盛夏季节结合患者病情辨证选穴,用毫针、艾灸、揿针、耳穴、敷贴、火罐等多种治疗手法,借自然气候热盛之势,驱逐阴寒固疾,适用于免疫力下降、咳嗽、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风寒湿邪所致的颈、肩、腰腿痛等骨关节疾病;阳气不足所致的腹泻、胃痛、失眠、四肢冰冷,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海派儿科推拿团队的冬病夏治专科门诊,依据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以及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等病理特点,以“固本”之法为治疗根本,通过推拿手法结合穴位敷贴等手段来调补小儿肺脾肾三脏之不足,在对小儿过敏性咳嗽、鼻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厌食、便秘、腹泻、睡眠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及增强体质的调理上特色明显。
康复医学科冬病夏治项目以敷贴为特色,将特别配置的中药碾成粉末,以生姜汁调和,搓成药丸,附于人体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适用于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膝关节炎、骨质增生、关节疼痛等疾病。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须冰)
小贴士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注意事项
1.敷贴治疗前后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
2.治疗后2小时内不可洗澡,治疗当天不宜游泳;
3.治疗期间应清淡饮食,忌食生冷寒凉、辛辣发物、肥甘厚腻等,以免诱发过敏反应及降低疗效;
4.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敷贴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轻度刺痛、瘙痒等,此属正常现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但忌抓挠或沐浴揉搓,以免皮肤破损感染,待局部症状消失1-2天后再进行下一次敷贴治疗;
5.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若有灼热疼痛感应立即取下药饼;若敷贴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甚至水疱,建议暂停敷贴治疗,必要时及时就医;
6.若敷贴疗程期间发生急症,如哮喘发作、高烧、急性肠胃炎、感冒等情况,应及时门急诊就诊,并调整敷贴时间。
7.疫情防控期间,进入院区配合扫取“场所码”“数字哨兵”等,持有效核酸报告(通常为72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除诊疗需要,就诊必须全程佩戴口罩,非必要不饮食;老年、儿童冬病夏治者仅限一人陪同。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