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有着其独特的规律,当我们掌握了孩子不同阶段心理特点时,也许能更轻松的开启育儿之旅。
1, 客体永存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8个月前的婴儿,还无法意识到被遮挡的物体并没有真实消失。当他们认识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也依然客观存在时,也就认识到物体的位置转换和永久存在性。因此常和孩子玩躲猫猫游戏,有助于他们短暂性记忆的发展。
日常表现:宝宝稍大一些,常常因妈妈外出,而哭着找妈妈,因为他认识到,妈妈不在眼前了,但妈妈还存在,所以我要去找妈妈。
经典游戏:躲猫猫。
推荐绘本:《猜猜我是谁》,适合0-3岁亲子共读。
《藏猫猫 藏猫猫》适合3-6岁亲子共读。
2,自我意识的发展
18个月前的宝宝照镜子的时候,很难意识到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甚至会和镜子里的影像说嗨,或翻过镜子到后面寻找。
18个月后,孩子逐渐将自己作为主体,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和力量。他从发生到相对成熟,需要经历约25年的时间,并逐渐的,通过各方面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日常表现:随着孩子年龄增加,他们逐渐对着装、发型的美丑有了自己的判断。稍大一些的孩子,会自我评价,并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对后面的学习习惯培养,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经典游戏:宝宝的脚上系上气球,动脚,气球会动,宝宝慢慢能意识到,是因为“我”的动作,导致气球晃动这样的结果。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根据家长的指令,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推荐绘本:《从头动到脚》,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认识,与动作相关联,深化自我意识发展。适合1-6岁亲子共读。
3,自我调节的学习
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者能设立目标或预期值,制定学习策略并执行,获得积极的反馈并进一步加深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日常表现:我们常常在网络上能看到辅导孩子写作业到崩溃的家长,相比成人主导的学习,自我调节的学习强调自主性,会比被动式学习更高效。
经典游戏:搭积木的游戏,帮助孩子建立要搭建的对象,动手执行,并总结失败/成功的经验,反馈到下一次的挑战中,不断进行难度升级。
推荐绘本:《棕熊,棕熊,你在看什么?》,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每一页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对话,对读者形成了预期-执行-反馈这样的循环。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书本的节奏,自我效能感提升,鼓励孩子自主阅读。适合0-6岁亲子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