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曾炳光 通讯员 黎斌 谢芬 文/图
水母也叫海蜇,其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的伞,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浮游生物。殊不知,在它美丽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不少凶险。
8月4日上午,位于漳州的第909医院急诊科病房里,21岁的小伙朱先生,右手上臂长出了不少水疱,一问是被水母蜇伤的。
据了解,7月30日晚上7时许,朱先生在漳浦一海域游泳时,突然感到右手上臂一阵刺痛,“是一坨白色的东西,蜇完就跑了。”有些海洋生物知识的朱先生,推测自己是被水母蜇伤了。过了没多久,他的右手臂局部开始出现肿痛、红斑、丘疹,并伴有头痛、头晕。即使涂抹了一些随身带的止痛药膏,不适症状依旧没有缓解,于是他决定到医院诊治。
根据朱先生的描述和蜇伤的症状,医务人员诊断为水母蜇伤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经过5天的对症治疗,患者目前恢复情况良好,即将痊愈出院。
切记不能用热水和酒精冲洗第909医院急诊科医师林淑婷介绍,水母喜欢在海滩附近活动,其触手射出的毒液对心血管、神经、皮肤等产生多种生物毒性效应。被水母蜇伤后,毒素会使局部皮肤充血水肿、痛痒、糜烂、出血、坏死。一旦毒素大量进入人体,可导致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扩张,引起血压持续下降,甚至休克死亡。
现在是下海游泳的旺季,林医师建议,尽量选择规范的海域,少去无人打理的偏僻海域游玩。若被水母蜇伤,应用镊子、刀片等小心去除伤口表面的触手,防止毒素继续吸收。受伤部位可用肥皂水、洗手液反复冲洗,以中和毒素,减轻病症。切记不能用热水和酒精冲洗,否则将加快毒素释放。保险起见,最好及时上医院就诊。
编辑:悠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