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张思玮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儿童青少年疾病负担及其心理行为问题,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儿童青少年健康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减轻儿童青少年的疾病负担?近日,《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江帆。
儿童心理问题疾病负担加重《中国科学报》:目前我国儿童主要的疾病负担是什么?如何避免儿童伤亡?
江帆:202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已降至6.8‰,达到历史最低值,已优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中位数水平。但我国儿童人群基数大,在此水平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绝对数仍然很高,排在全球前10位。
数据显示,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缺陷疾病和新生儿疾病。为了预防新生儿早亡、出生缺陷以及其他疾病,儿童保健的关口要前移到产科,要做到产儿联动,在孕期甚至备孕阶段,儿科医生、儿保医生就要与产科医生合作,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健康管理。
5岁以上儿童青少年主要死因为伤害,包括道路伤害和溺水等。伤害防治的核心是预防,但是伤害的发生往往都在医疗机构之外,因此减轻由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更需要在社会层面构建预防体系,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在防止儿童溺水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家长的监管,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人群居住密集区域的水体防护管理。在道路安全方面,针对儿童乘客安全保障领域的立法还需不断完善,如进一步强化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及乘车安全的法律法规等。
《柳叶刀妇幼健康重大报告》总结的与儿童伤害相关可干预政策层面的措施约27项,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覆盖了17项左右,还有提升的空间。
除了死亡率,还需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精神健康方面的疾病负担由1990年的全国第4位上升至2019年的全国第1位,这与很多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因此,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防治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的守门人,要在儿科医生的培养体系中融入精神心理疾病相关内容,这些是现有儿科医生培养体系中比较薄弱的。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儿童精神医学的专科建设,不仅在精神专科机构,还要在儿童医疗机构建设精神心理学科。心理疾病的防治还需要医院、学校、家庭三级联动。
应对超重,要“管住嘴、迈开腿”《中国科学报》:如何应对儿童超重问题?
江帆:我国超重的儿童比例由1990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20%,这一趋势直接加重成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负担。对于儿童来说,首先是如何“管住嘴”,这与成人的“管住嘴”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大多数情况下不强调单纯“节食”,而是更注重引导家长帮助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儿童天生偏好甜食,过早适应含糖食物,成年后就会更喜欢甜食。现在市面上的含糖饮料很多,有些含糖饮料广告宣传含有对儿童健康有益的益生菌,但实际上其成分并没有达到医学上的健康效益,甚至因为含糖量过高而对儿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含糖食品、饮料及其宣传的监管。
《中国科学报》:目前儿童青少年的运动量如何?如何督促儿童“迈开腿”?
江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吸引成为儿童久坐的最大风险。以上海的数据为例,有近75%的3岁儿童屏幕暴露时间每天超过1小时。由此可见,久坐行为在低龄儿童中非常普遍。该数据和发达国家接近,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
屏幕暴露相伴的久坐不仅会导致孩子视力问题,还会导致肥胖等代谢问题,甚至对儿童脑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最新研究发现,3岁前屏幕过度暴露会直接影响孩子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对孩子的认知发育和心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2岁前要避免接触屏幕,2岁以上儿童屏幕使用时间要限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除了屏幕暴露,课业负担是久坐以及身体活动不足的最大风险。教育部明确规定,所有学校都要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个小时户外活动,即“阳光活动一小时”。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行动。
城乡差异给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挑战《中国科学报》:城乡差异会给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怎样的挑战?
江帆:卫生公平性是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城乡差异确实是卫生公平性方面的重点所在。
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的一项研究,对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儿童发展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风险率是东部地区的两倍以上,并且同一地区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目前政府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这将从系统上解决城乡差异问题。在此基础上,不同领域还需要有一些针对性方案。例如今年4月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国家乡村振兴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启动的全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就是专门解决儿童早期发展城乡差异问题的。
该项目涉及全国各省份,尤其是西部及农村地区,其目的就是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循证措施融入基层妇幼保健体系,同时通过多部门联动,在社区、乡村构建一个提升家长养育技能的服务保障网。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的领导下,我国目前已组建了一个国家级专家团队,希望能够为推动这一极为重要的工作提供专业力量,为提升国家人口综合素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