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成年人了,谁还能说没有哭过呢。
不过我们今天不是要聊“成年人崩溃大哭”这么沉重的内容,而是要单纯地说“哭”本身。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被洋葱辣到眼睛和伤心痛哭,同样都是哭,可带给我们的感受却完全不同?被洋葱辣哭的时候,虽然泪流满面,但内心毫无波澜,眼睛不会肿,哭完了也不会累。
而伤心大哭之后,我们往往会觉得身心俱疲,哭完第二天,还很有可能要顶着两个肿眼皮出门。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 “哭”看似很普通,其中却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流泪并不是只有哭的时候才会流泪。其实我们的眼睛每时每刻都在分泌泪液。
我们的泪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基础性泪液
无论睁眼、闭眼,基础性的泪液都存在,只是我们感受不到。
这种类型的泪液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眼睛里打转,它的作用是使我们的眼球保持湿润,时刻润滑着我们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另外,这种类型的泪液也有*菌消毒作用,以免眼睛受到感染。
2.反射性泪液
通常发生在我们切洋葱,眼睛遭遇到浓烟或者沙尘刺激时。在这些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我们的泪腺就会反射性地增加泪液的分泌量,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出大量的泪液来减弱或者清除这些有害物质的刺激。
3.情绪性泪液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都是人情绪激动的表现,在情绪激动时,比如过分的哀伤或者高兴时,人往往会情不自禁,留下难以抑制的眼泪。这种眼泪,就称为情绪性泪液。
大脑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存在着情绪处理中枢,会对我们的情绪进行处理,并发出信号,通过特定的神经传导路与我们的泪液分泌系统相连,当强烈的情绪刺激自主神经系统时,就会出现情绪化泪液分泌。
此类型泪液的触发需要人们充分感受到“情绪压力”,或者是看到电视剧某一片段,亦或是和自己的爱人久别重逢——而人们定义哭,也就是看是否会有情绪性泪液分泌。
眼泪排毒吗?看看眼泪的成分先眼泪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抗体和*菌酶还有无机盐,所以眼泪尝起来是咸的。不同类型分泌的泪液,成分也有所差别。
有研究表明,与反射性泪液(洋葱的刺激产生)相比,情绪化泪液中蛋白质含量高出24%。
这是由于情绪性眼泪里多了一些和人类压力有关系的蛋白质激素,比如催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内啡肽。
后来,多个研究也相继证实:哭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对精神压力释放有一定帮助。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哭和排毒并没有关系。
一方面因为眼泪就那么一丢丢,就算有化学物质,也不会排出来很多;另一方面大家可能都知道,医学上并没有所谓“排毒”这一概念,都是好好的人,一天到晚哪儿有那么多毒要排。所谓的“排毒养颜”,只不过是某些广告营销的“噱头”,只是一种牟利手段而已。
流泪的好处和坏处适当流泪,自然是好处多多。
1.释放情绪
哭泣是一种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的风险。眼泪可以从体内释放出皮质醇,从而减轻了压力和紧张感,使人感觉心情舒畅。
哭泣还会释放内啡肽,使人改善负面情绪,让人感觉良好。此外,内啡肽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又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改善视力
流眼泪有助于清洁和保护眼睛,使眼睛免受各种有害物质的刺激并改善视力。当眼睛进入某些异物或刺激物时,泪腺的泪液分泌作用就会被激活,可以分泌更多的泪液进入眼睛,以便冲洗并排出刺激物。
3.保护鼻腔
正常情况下,泪液会通过鼻泪管向下流到鼻腔内部的鼻粘液中,这就是为什么哭泣时会流鼻涕的原因。鼻涕可以润湿鼻腔,并去除鼻腔内残留的污垢和细菌。
不过,哭泣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只要压抑的心情得到宣泄、缓解后就不要再哭,否则对身体可能有害。由于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极为敏感,忧愁悲伤或哭泣时间过长,胃蠕动就会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酸度下降,会影响食欲,长此以往,甚至会引起各种胃部疾病。
情绪化的哭泣则以用力哭为特征,此时我们呼吸会变得急促(就像慢跑的时候呼吸也会加快),导致耗氧量增加,甚至会轻微缺氧。
哭完之后由于体力消耗严重,加上眼睛疲劳,所以会很想睡觉,偶尔还会头疼。
这也说明,大哭绝对是一门体力活。
不管是开心的时刻,还是面对生活的挫折,哭泣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没什么可羞耻的。
虽然哭泣并不能解决问题,但绝对可以帮助大家冷静下来,还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压力。
想哭就尽情地哭出来,让体内的忧郁因子出去,好迎接更轻松欢快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Gračanin A, Bylsma LM, Vingerhoets AJJM. Why Only Humans Shed Emotional Tears : Evolutionary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Hum Nat. 2018;29(2):104-133. doi:10.1007/s12110-018-9312-8
[2] W.H. Frey, D. Desota-Johnson, C. Hoffman, J.T. McCall, Effect of stimulu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uman tears, Am. J. Ophthalmol. 92 (4) (1981) 55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