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鳖虫(又称土鳖虫、土元)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活血散瘀、通经止痛等功效,市场需求较大。以下是地鳖虫养殖的核心技术要点:
一、养殖场建设
1. 养殖环境
- 场地选择:室内养殖(地下室、闲置房屋)或大棚养殖,需避光、通风良好,远离农药污染。
- 温湿度控制:适宜温度25-30℃,湿度60%-70%(幼虫需更高湿度)。冬季需加温(电热板、暖风机),夏季注意降温。
2. 养殖容器
- 缸养法:大口陶缸(直径50cm以上),底部铺10cm厚饲养土,缸口覆盖纱网。
- 池养法:水泥池(深50cm,宽1-1.5m),池内分层设隔板,提高空间利用率。
- 立体养殖架:多层木架或铁架,每层放置养殖盘(塑料盘或木盘),适合规模化养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饲养土配制
- 材料:腐殖土、锯末、草木灰按4:3:3混合,或细沙 田园土(1:1)。
- 处理:暴晒消毒,过筛去除杂质,湿度以手握成团、触之即散为宜(含水量约20%)。
- 厚度:幼虫期5-8cm,成虫期10-15cm,定期翻土防止板结。
三、饲料管理
1. 饲料种类
- 植物性饲料:麦麸、米糠、豆饼、玉米粉、瓜果蔬菜(南瓜、胡萝卜、菜叶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动物性饲料:鱼粉、骨粉、蚯蚓粉(少量添加,提高蛋白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 青饲料:新鲜牧草、桑叶、苜蓿等,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2. 投喂方法
- 每日傍晚投喂,饲料撒于饲养土表面,次日清理残渣。
- 幼虫期:饲料需粉碎成细末,避免大颗粒影响取食。
- 成虫期:增加青饲料比例,促进繁殖。
四、繁殖技术
1. 种虫选择
- 选健壮、活跃、体型饱满的成虫,雌雄比按3:1搭配(雄虫羽化后交配死亡,需定期补充)。
- 雌雄区分:雌虫无翅,腹部圆大;雄虫有翅,体型狭长。
2. 产卵管理
- 雌虫交配后7-10天开始产卵,卵鞘(形似豆荚)埋于饲养土中。
- 每隔3-5天筛取卵鞘,集中孵化(孵化温度28-32℃,湿度75%)。
- 孵化周期:约40-60天,卵鞘颜色由浅黄变为深褐时即将出虫。
3. 若虫饲养
- 初孵若虫体小如米粒,需单独饲养,避免被成虫捕食。
- 保持高湿度,饲料以精料(麦麸 酵母粉)为主,促进蜕皮生长。
五、日常管理
1. 分龄饲养
- 幼虫按龄期分群(1-3龄、4-6龄、7龄以上),防止大小个体争食。
- 每平方米放养密度:幼虫5万-8万只,成虫1万-2万只。
2. 病害防治
- 软腐病:多因湿度过高,可用0.1%高锰酸钾喷洒饲养土,隔离病虫。
- 螨虫害:饲料暴晒消毒,饲养土中拌入干石灰粉驱螨。
- 天敌防控:防蚂蚁、老鼠,养殖场周围撒生石灰或樟脑丸。
六、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机
- 雄虫:8-9龄若虫期(未羽化前)采收,药用价值高。
- 雌虫:产卵1-2年后淘汰,或秋季集中采收。
2. 加工方法
- 沸水烫死→清水洗净→晒干或烘干(60℃以下),密封储存防潮防蛀。
注意事项
- 避免频繁翻动饲养土,减少地鳖虫应激。
- 夏季高温时加强通风,防止饲料霉变。
- 养殖场定期消毒(每月一次),工具用生石灰水浸泡。
关注我可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