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止咳最快方法大人,蜂蜜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5-03-01 14:23:32

蜂蜜止咳最快方法大人,蜂蜜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1)

2017 年 11 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组织评估了临床医生最为关心的 6 大问题。

出人意料的是,报告明确建议:蜂蜜是普通感冒相关咳嗽(CACC)治疗的唯一推荐药物

许多人表示疑问:蜂蜜到底能不能止咳?蜂蜜止咳的适应人群有哪些?蜂蜜止咳的用法用量又该如何考虑?

蜂蜜能不能止咳?

蜂蜜止咳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 2007 年 10 月,就有研究比较了荞麦蜂蜜、右美沙芬对于儿童咳嗽治疗的效果。结果发现:

(1)蜂蜜对于咳嗽的治疗效果优于不治疗;

(2)对比右美沙芬止咳效果,蜂蜜疗效无显著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早有建议:可用蜂蜜治疗上呼吸道感染(URIs)儿童的夜间咳嗽和睡眠质量差。

然而,之前的研究要么是单一蜂蜜对比,要么就不是盲试。

近年,支持蜂蜜止咳的依据大多来自于 2012 年 Pediatrics 报道的一项以色列研究。研究详情如下:

研究招募 300 名 1~5 岁的 URIs 儿童,主要纳入标准为:持续的咳嗽和流涕不超过 7 天,还可伴有并不局限于鼻塞、发烧、咽痛和头痛等症状。

(排除已有哮喘、肺炎、气管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以及在前一天使用止咳药物或蜂蜜的患者)

试验分两天进行,第一天不进行给药,第二天在睡前 30 分钟服用 10 g 的桉树蜂蜜/柑橘蜂蜜/唇形科蜂蜜/安慰剂。

结果发现:3个蜂蜜治疗组患者情况均显著改善,且不同蜂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3]

蜂蜜止咳,适应人群有哪些?

1. 适应人群:1~18 岁患者

2017 年的 ACCP 报告中列出了两项研究,比较了蜂蜜、右美沙芬对于儿童咳嗽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两组治疗组间无没有显著差异。

另外,这两项研究还对比了蜂蜜、苯海拉明、不给予治疗 3 种疗法,结果又是蜂蜜组胜出。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报告表示:对于儿科 CACC 患者(1~18 岁),蜂蜜缓解咳嗽症状的效果可能好于不治疗、苯海拉明或安慰剂治疗,但并不优于右美沙芬(未分级的共识,基于专家观点)[1]

蜂蜜止咳最快方法大人,蜂蜜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2)

2. 禁忌人群:1 岁以下婴儿

需要注意的是,1 岁以下的婴儿不宜使用蜂蜜,2 岁以下的儿童不应该使用右美沙芬来缓解其咳嗽症状。

蜂蜜止咳最快方法大人,蜂蜜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3)

美国国家疾病预防中心(CDC) 曾报道,1 岁以下的婴儿服用蜂蜜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儿,可以采用苹果水止咳。

补充说明:通常止咳药品都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切入点,但因为耐受度不一样,这种方式在儿童身上毒副作用甚至超过收益。因此 FDA 不推荐 4 岁以下儿童使用止咳药品。

3. 蜂蜜 VS 右美沙芬

笔者认为: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能代表几勺蜂蜜便可力压公认镇咳特效药——右美沙芬。上述研究都是针对儿童,同时,右美沙芬也并不建议给小儿使用。就儿童患者治疗效果,两者难以对比。

但近十年来,并未有文献报道蜂蜜与右美沙芬在「成人止咳」上的治疗对比。

蜂蜜止咳,用法用量如何考虑?

1. 何时服用?用量多少?

2012 年的以色列实验和 2017 年 ACCP 报告中,均采用了睡前 30 min 给予蜂蜜 10 g 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

而在 2007 年对比蜂蜜和右美沙芬的实验中则采用了睡前 30 min 给予和推荐指南中右美沙芬相同剂量的蜂蜜,也达到了理想的成果。

且小儿咳嗽多在夜间,看来睡前 30 min 给予适量的蜂蜜(约 10 g)的确对于止咳有不少帮助呢。

2. 为什么蜂蜜水不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中所使用的蜂蜜都是纯蜂蜜,即纯天然无污染。

纯天然的蜂蜜中至少有 181 种物质,其抗氧化性和抗菌性被认为其在促进伤口愈合中主要的作用机制,也可能是止咳的机制。

文献作者提出,蜂蜜的抗氧化作用可能因为蜂蜜的加工和储存有所流失,其止咳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蜂蜜止咳最快方法大人,蜂蜜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4)

由此看来,1 岁以上的孩子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了,不妨试试在睡前来点蜂蜜!

相关参考

蜂蜜止咳最快方法大人,蜂蜜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5)

研究发现,治疗咳嗽蜂蜜比药更好,蜂蜜可包覆喉咙并具镇静效果,缓和儿童咳嗽症状。比起传统的止嗽药和止咳药水来说,蜂蜜的止咳效果更佳。研究显示蜂蜜能明显减轻孩子夜间咳嗽的症状。

研究人员以某诊所105名上呼吸道感染的2~18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请父母在孩子睡前施以咳嗽药、蜂蜜或什么都不给,并在睡眠前后询问父母孩子睡眠及咳嗽的情形,结果发现,所有儿童的咳嗽症状皆有好转,但给蜂蜜的在量表中给的分数最高,给咳嗽药者次之。

我国的《神农本草经》中将蜂蜜列为药中上品。中医认为,蜂蜜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润燥止痛、缓急解毒、安五脏、和百约等功效,可以营养心肌,保护肝脏,润肺止咳,还具有较强的*菌和抑菌切能。

民间很早就有用蜂蜜来治疗许多疾病,在不少止咳土方、偏方中,都少不了蜂蜜的参与,人们常会把它与同样具有润肺功效的鸭梨、白萝卜、百合等制成各种各样的食疗药膳。

感冒咳嗽的孩子白天多喝一点蜂蜜饮,不但更利于身体吸收,达到最佳的镇咳消炎作用,而且能为虚弱的身体提供更丰富的营养和能量,有助于病情早日康复。儿童晚上咳嗽如有加重,不妨在晚餐后也喝上一杯蜂蜜饮或直接喝一勺蜂蜜。

由于蜂蜜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和有益酶都非常怕热,因此,无论是煮的梨水、百合银耳羹,还是直接用白水冲服,一定要晾至常温以后再加蜂蜜。此外,还可以把新鲜的梨切成小块后,拌上蜂蜜一起吃,这款爽口小食,作为孩子的下午加餐再合适不过了,既营养美味,又防治咳嗽。

“生姜拌蜜、咳嗽可医”对吗?

生姜拌蜂蜜治疗咳嗽之说,自古至今报道者甚多,早在古籍《千金方》和《本草汇言》中都有记载。只是咳嗽是多种多样的,并非生姜拌蜜都能治好。而生姜和蜂蜜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治咳嗽。那么,如何理解“生姜拌蜜,咳嗽可医”这句民谚呢?这得从咳嗽的成因和生姜、蜂蜜的药用机理谈起。

咳嗽,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尤为多见。医学科学认为,一时性的咳嗽并不是病态,而是机体排痰的一种正常生理手段,是一种有利于人体的防御性反射功能。因为,凭借咳嗽不仅可以免遭浓烟、粉尘对呼吸道的侵袭,而且对于消除呼吸道中的细菌、异物和痰都有帮助作用,从而使呼吸道和肺保持清洁通畅,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过多和剧烈的咳嗽会降低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损害肺脏及呼吸系统,招致很多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将咳嗽的病变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于邪者,或因于风寒,或因于风热,或因于燥热;内伤脏腑者,或痰湿犯肺,或肝火犯肺,或肺虚而咳。

(一)生姜,味辛性温,古书《吕氏春秋》中已有关于生姜种植、功用等方面的详尽论述。生姜有嫩、老之分,嫩姜又称子姜,老姜又称母姜,人药以母姜为效优。姜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发表、散寒、止呕、开痰,以治疗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及解除一些药物、食物的毒性。

生姜的药用机理和它所含的成分有关,它含有挥发油和姜辣素,能刺激心血管,通过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全身发热,引起汗腺分泌增加,从而产生发汗祛寒之效。同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增进小肠吸收,以健胃止呕。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了鲜姜中含有一种很重要的抗癌物质——多元酸人参萜三醇。该物质可以减少细胞膜的渗透性,防止细胞的增殖,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二)蜂蜜,是我们祖先在上古时期就发现的原始动物药——中华蜂的副产品,它味甘性平,含葡萄糖和果糖高达70%,为世俗公认之营养上品,入药以冬蜜为最好。

关于蜂蜜的药用,《神农本草经》中说,它能“安五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延年益寿”。《本草纲目》则进一步明确说,它“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治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因此,祖国医学把它视为治疗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等的要药。

(三)从以上可以看出,咳嗽成因有寒热虚实多种,蜂蜜、生姜有甘平、辛温不同。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生姜拌蜂蜜治疗的咳嗽只能是咳嗽中的某些类型。

咳嗽总责之于肺,而蜂蜜有润肺之功,因此,凡咳嗽之证,蜂蜜一般可用。惟脾失健运而引起痰湿犯肺者不宜,因为此型咳嗽责于痰湿,而蜂蜜为甜腻之品,食之则助湿生痰,故用之无益。

至于生姜止咳,局限性就更大,它只适用于外感风寒和痰湿犯肺两种。其他各型咳嗽或热或燥,或阴虚火旺,如再用辛温之生姜,如火上加油,至使咳不止而病更深。所以,“生姜拌蜜,咳嗽可医”,这句民谚是指用生姜加蜂蜜治疗风寒咳嗽而言,因从临床实践来看冬季咳嗽确实以外感风寒者为最多,故有此说。但咳嗽成因终有多种,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见咳嗽就甩生姜加蜂蜜治之,这样有时会收到事与愿违的效果。

那么,怎样从辨别咳嗽的寒热来分别用药呢?这里我们只就辨舌和辨痰两个方面介绍一点常识。一般说来,风寒咳嗽舌色淡,舌苔白,痰量多,质稀、色白,用生姜拌蜂蜜冲水饮用有较好效果;还可用生姜、红糖炒芝麻或艾叶煎鸡蛋食之,也有显效。亦可服杏苏露、枇杷露、罗汉果糖浆一类药物来治疗。

风热或燥热咳嗽舌质红、舌苔黄,痰量少、痰质浓稠、痰色黄绿或干咳无痰,此时生姜拌蜂蜜万不可用,可用蜂蜜炖梨或冰糖煮萝卜水治之,也可服用雪梨膏、青果丸、咳必清一类药物治疗。至于外感咳嗽经久不愈,影响脏腑功能而使病变加深者,就要抓紧就医,不要随便用药。

来源:蜂业科技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