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鲁迅全集》第10卷第224页) 先生此说固然有点过了,但是也说明了在诗歌这一体裁,唐诗是高峰,唐代以后即使偶尔有大诗人出现,也只不过是孤峰矗立,无法像唐代诗人一般群峰并峙。
在灿若星汉的唐诗中,有一首诗只不过是群星中的一颗,甚至光芒不是最亮的一颗,但是这颗星却令日本全国上下情有独钟,如痴如醉,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日本人对这首诗痴迷到什么程度?因为这首《枫桥夜泊》,日本人在东京的青梅县建了一座寺院,名字就叫寒山寺,在一条小溪上修建了一座“枫桥”。
清代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说:
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也曾经说:“苏州和苏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
去过日本旅游的人都知道,很多民宿和酒店都悬挂了这首《枫桥夜泊》的书法作品。
因为这首《枫桥夜泊》,日本有一个的风俗,就是在新年来临之际,去寒山寺听寒山寺僧人敲钟108下,据说寒山寺的钟声能够驱除人间108种烦恼甚至听了寒山寺的钟声还可以年轻十岁。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首诗被编进了日本的教科书,成为日本学子的必考诗歌。日本的小孩子几乎都会背《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在日本的影响力甚至要大过李白、杜甫的诗作。
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痴迷《枫桥夜泊》?
有人说,因为寒山寺和日本有深厚的渊源。寒山寺刚建成的时候,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做住持,才改名为寒山寺。有一天风和日丽,从西天飘来了一口巨钟,钟口朝上,缓缓停在寒山寺前的河岸边,寺僧们用尽力气想移动这口钟,钟却丝毫不动。
这时候,只见拾得和尚从竹园中拔起一竿青竹,轻轻一点,跳进巨钟里,那钟就缓缓地漂流起来,飘洋过海,将拾得送到了日本的一处名为萨提的地方。
从此,拾得就在萨提开始传播佛学和中国的文化。因为拾得对日本的贡献,后来,日本的大阪和静冈等地都建起了寒山拾得寺。《枫桥夜泊》这首诗也被编入了日本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