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幽玄”的源头在我国的古代典籍,被遣唐使带回日本之后,成了日本美学传统之一。
“幽玄”作为审美概念,意味着审美对象被某种程度的掩藏、遮蔽、不显露、不明确,意味着朦胧、微暗、薄明、含蓄、优柔之美,体现的是一种深远感、深度感,更具有一种神秘性和自然性。
与我国喜欢太阳,崇尚光明,推崇阳刚,在古典小说《三国》,《水浒》等多写铮铮铁骨之人不同,日本文学起源于女性日记,从根子里就透露着女性的特点,以至于后世的男作家,写的文字都有一股女性的婉约和阴柔。
幽玄其实大多就是指的日本文学里,那种朦朦胧胧,阴暗晦涩的共性。所以日本人最喜欢的环境是深暗的,暧昧的,模糊的,太阳一定要近黑的夕阳,灯光一定要暗。
第三,“侘寂” 是寂寥、古老之意,象征着古雅、孤寂的审美 情趣,也包含着淡泊、朴素的精神意义。“侘寂”的 “寂”不在于表达,是一种克制之美,是一种沉淀超脱的内在体悟,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
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男主人公都独自一人踽踽独行。其感情都是冷漠的,至少,表面是冷漠的,不过,在昏暗的空间里,一人独处,内心却有万千世界。
了解了日本的物哀、幽玄、侘寂三大美学传统之后,我们回头看看张继的《枫桥夜泊》,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的意境与日本的美学传统无比契合。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三种意象是朦胧、微暗、和寂寥甚至哀伤的,加上“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以及“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古老而富有禅意的钟声,蕴含了日本的“物哀”、“幽玄”和“侘寂”三大美学传统的精髓。
综上,张继这首在群星璀璨的唐诗中算不上出类拔萃的《枫桥夜泊》,被无数日本人推崇和痴迷,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