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14-15年的一个轮回血月,如果这段时期我去朋友家,饭桌上总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猪头肉。
往往我端上桌的一瞬间就热泪盈眶,因为它的照片实在太好看了,皮肤光滑明亮惹人垂涎,呈现出一种非常诱人的亮褐色,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色香味。
当然也不止是朋友家,亲戚家也会用一样的方式对我进行“攻击”,正是因为这样,我和猪头肉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让我很奇怪,外国人好像很少吃这种食物,为什么中国人偏爱吃猪头肉?
别人听到我的话直接一脸疑惑,只道脊背怎么能吃上天呢?
说老实话这让我第一次非常困惑。
直到有一次,我的外国朋友和我换了个地方吃饭的时候,我才恍若大悟。
中国人很少有人能忍住不吃猪头肉,造成这一现象最大的原因,是猪头肉令人过目不忘的色香味,让你在高档餐厅一眼都能认出熟悉的身影,更不用说亲切的小饭馆。
所以在路过餐厅随手一指去吃饭的时候,即便是在高档餐厅挑食的小朋友们也能被它的颜值一瞬间征服。
不少人会说嫌肥腻就不要点。
谁承认过对不起自己呢?
就连减肥期间都不会拒绝呀,所以结果就是比平常多点几斤,劝退者多扔它一包。
像小笼包、月饼、元宵等点心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外形让人降低警惕。
但这招在喜爱历史的食客面前使不太好用,毕竟猪头肉经各地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配料,不同地区还有着各自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口碑。
比如浙菜中的东坡肘子,就和西北地区的猪头肉差别很大,而且口味都不算简单,所以历史爱好者大部分还是能防住的,但是能引起食欲的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甚至出门忌口的人在接触到它的时候也会不小心多吃几口,所以我国人的体重越来越重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猪头肉不仅好看,还非常讲究看,这也是普通人能辨别出名人的最高境界:看能给他们做什么样的菜。
适合中国人嘴巴的菜有很多,想要让美味和寓意在猪肉里达到完美结合还是比较难的,但是猪头肉神奇地成功了。
因为它是中国婚宴上最常见的吉利菜之一,而婚宴上不能没有吉利菜设定原本是宗教活动,但是到了中国这里,它们的作用被重新赋予了新的涵义。
所以中国人的婚宴呈现出鲜艳的大红色也是转借自宗教活动中的红色,而这种色彩恰好与猪头肉经过卤制后的颜色相同,可以说十分巧合。
当初选择猪头肉的原因是因为猪头本身就寓意好,并且猪头本身还是一种稀罕物,对旧社会的人来说更是珍贵。
但猪头这个形象很容易被人们禁忌,比如担心附着邪灵之类,因此不久后这个稀罕物逐渐变成了让人觉得违和搭配婚宴其他菜肴,所以后来逐渐转变成了猪头肉。
不管怎么变化,猪头肉最初都被视为极珍贵难得的食物,所以其价值提升幅度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