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灵川县公平乡四合村一间简陋的大棚里,46岁的农民龙富权正在晾干草珊瑚种子,一旁的桌上堆满了包装好的草珊瑚茶叶。
为减少投入成本,龙富权带领种植户自己育种。(图:桂林日报)
龙富权是土生土长的四合村委高江村人。由于山高路远,田地又少,高江村村民除了山上的竹子,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大多外出打工为生。龙富权当初初中没毕业,就加入了村里的南下打工“大军”。“那时候家里太穷了,如果能多读点书,还是要好一些的。”回忆过去,龙富权显得有些遗憾。在广东打工那些年,龙富权做过工人,也自己开店卖过桂林米粉。2011年,由于妻子*,龙富权不得不关掉米粉店,回到了公平老家。“我出去了20多年,老家除了公路硬化以外,村里还是没有自己的产业。”龙富权说。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也想着为村民寻找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2011年,龙富权跟随着村委的干部外出到处考察取经。在一次外出考察学习中,他看到了一种新型的生态复合农业——— 以发展林下经济促农增收的模式,并且这种发展模式完全符合四合村的产业发展特点,那就是在毛竹林下种植草珊瑚。
大家在察看竹林下的草珊瑚长势。桂林日报记者 景碧锋/摄
“当时考察回来后,我和我家兄弟在山上林场试种了七八十亩草珊瑚,每亩投入了1000多元。”龙富权告诉记者,家乡山区的地势、气候完全适合草珊瑚生长,这种植物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管理技术。而且草珊瑚不愁卖,很多制药厂都收购草珊瑚,用来制作草珊瑚含片。“在毛竹林下种植草珊瑚基本上没什么病虫害,还能顺便管护毛竹林,不用修山。这也是当年村民们跟着我种植草珊瑚的原因。”龙富权回忆说,当年他种植的草珊瑚长势旺盛,亩产达3300斤左右,当年便收到了效益。第二年,村民们纷纷效仿,跟着在各自的山场上种起了草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