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刘女士特别喜欢吃板栗,每晚都要吃上一两斤。某天晚上她吃完后开始打酸嗝,上腹部胀痛难忍,上吐下泻,而且呕吐物里有血丝。
经检查,医生发现她出现了胃出血,而肇事元凶竟然正是她每天必备的零食——板栗。
为什么吃板栗会吃出胃出血?
原因就在于忽视了板栗的
正确食用方式板栗,要让孩子“这样吃”
每日限量吃
板栗中的纤维类物质含量较高,有着类似粗粮的特点,所以食用后会迅速在胃肠道中被发酵产生气体,容易出现胀气、打嗝等情况。
如果食用量过多或者食用人群本身就存在肠胃方面的疾病,那么最终很容易由胃肠胀气引发呕吐,甚至胃出血(比如上文中的刘女士)。
因此,建议每日食用板栗数量不超过10粒,肠胃消化功能弱的儿童还应酌情减量。
找准“时间段”吃
板栗的淀粉含量高达40%左右,能量也不少,建议放在两餐中间中当零食享用;另外也可以将板栗入菜,烹制出味美的菜肴。
-不建议饭前吃,板栗的饱腹感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正常摄入。
-不建议饭后立即食用,既增加能量摄入,也不易于消化。
吃了板栗少吃饭
10颗去壳板栗的热量为170千卡左右,1小碗米饭的热量为174千卡。不难看出,吃10个板栗,就相当于吃了1小碗米饭。
所以,如果孩子吃多了板栗,就应该减少当日餐食中主食的食用量,避免因为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
“蒸煮炖”更靠谱
为了减少盐和糖的摄入,蒸栗子、煮栗子、炖栗子最为靠谱,这样不会增加额外的卫生风险,其营养物质也更容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