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牛奶这东西,早就被健康圈封神了,人人都知道它补钙、助眠、养胃,尤其是晚上喝上一杯温热的,感觉整个身体都被滋润了,连灵魂都暖和三分。
有人就坚持了这个习惯,连着喝了半年,结果身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有的意料之中,有的让人震惊,甚至,还有些科学界根本没研究透的神秘现象。
喝牛奶,骨头硬朗了?不一定!但脂肪悄悄找上门
讲到牛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补钙,毕竟从小到大,课本、广告、医生,全都在说:喝牛奶,骨骼强壮,钙质充足,不容易骨折。
听上去像是个板上钉钉的事,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
牛奶确实含钙,每100毫升大概能提供100毫克左右,吸收率比大部分植物来源的钙要高,可问题是,喝下去的钙,并不是全部都能乖乖地进入骨头里。
一项针对亚洲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单纯靠喝牛奶补钙的人,骨密度的提升幅度极其有限,甚至有些人的骨质流失速度并没有放缓。
这是咋回事?
很简单,钙不是想吸收就能吸收,它需要维生素D、镁、磷等辅助。
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是阳光照射,光喝牛奶不晒太阳,钙压根就不听指挥,进不了骨头,最终还是乖乖地从尿里跑掉。
而且,喝牛奶也得讲究方式,饭后喝、搭配坚果、深色蔬菜一起吃,效果才会好很多。
反倒是热量倒是实打实地吸收了。
每天一杯全脂牛奶,半年累计下来,热量增长得足够让一个成年人体重增加2到3公斤。
而如果这杯牛奶再加点蜂蜜、红糖、麦片,那体重的变化就更喜人了。
有研究统计,长期喝牛奶的人群,体脂率平均比不喝的人高2%-3%,这数据看上去不吓人,但在腰腹部脂肪堆积上,差距相当明显。
睡眠真的变好了?其实可能是心理作用大于生理作用
牛奶助眠,这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养生常识”,说是牛奶里含有色氨酸,能促进大脑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
但现实情况是,牛奶里色氨酸的含量极低,喝进去的那点儿微量成分,想要起到真正催眠的效果,得一次性灌下一大桶。
可见,牛奶本身的助眠作用并没有那么强。
但神奇的地方来了,很多长期喝牛奶的人,确实觉得自己睡得更香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效应——条件反射。
人体的生物钟非常依赖习惯,当大脑长期把“喝牛奶”这个行为和“睡觉”建立联系,时间久了,不管牛奶本身有没有助眠成分,只要晚上喝一杯,身体就会自动进入休息模式。
这跟小时候听故事入睡一个道理,并不是故事本身催眠,而是习惯使然。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点是,温热的液体本身对神经系统有安抚作用。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睡前摄入40℃左右的温热液体,无论是牛奶还是清水,都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提高副交感神经的活跃度,从而改善入睡质量。
所以,睡前喝牛奶有没有用?
当然有,但并不是牛奶的成分起了决定性作用,而是“仪式感” 温热液体的双重效果。